What If?(024)欧战方酣(2/6)

碎攻击,但现在欧战两大阵营势均力敌,攻者无法打败手者,矛盾互不能伤及要害,加上彼此间无论政府、国民都绪高昂、自信满满……这就难以善了了吧……大哥续问道:那你看接下来会怎幺变化呢?现在在战场上双方都只能对对方造成伤害,却不可能取得胜利……我答道:这种形就叫做消耗战,最后决定胜败的是经济能力,彼此互相封锁,看哪一方经济能力不足先倒下。

如果决定因素是封锁,那英法一方的赢面更大吧?二哥问道。

那可未必。

我答道:海军是英国的强项,但英国弱点也就在大海。

弱点?英国海军可号称无敌舰队勒。

二哥拿起茶杯,语气颇不以为然。

英国强项是大战舰、大舰炮,但是主力舰数量再多,也不可能封锁整个大海。

我说明道。

没错,主力舰功能是主力舰与主力舰彼此对决。

大哥帮忙解释道:要封锁敌还是要靠巡洋舰。

喔?二哥相当疑惑。

英国是个岛,一半以上粮食、原料都要透过海运才能满足英国所需;而英国的产品也必须透过海运送到全世界各地,才能赚取足够的资金来购买食物、原料。

我解释道。

所以老三的意思是,如果今天海运中断了,那幺英国不用打仗就活活饿死了?二哥狐疑道。

没错,如果一粒米、一粒麦子也不能送英国,英国就算不饿死也无法再作战了。

我回答道。

但这有可能吗?二哥露出难以置信的表

皇家海军主力舰虽多,不过也就二、三十艘,在茫茫大海上洒出去根本找都找不到。

我续道:如果是主力舰队对决,德国很难是英国的对手。

如果今天德国能体察这一点,用小船四出袭击商船、坏通商,如果击沉商船的数量能超过新建的能力,英国就会慢慢流血而死。

那三弟的意思是陆权胜过海权啰?大哥道。

这也未必……我继续说明:德国虽然是个大陆国家,但事实上德国的粮食从乌克兰进、牛从阿根廷进、肥料从智利进、铁矿砂从瑞典进,如果英国、法国能彻底断绝德国对外贸易,德国同样会因饥饿垮台。

所以老三你是说,欧战最后会变成一场看哪一方先饿死的战争啰?二哥说得没错,不论是战的任何一方都需要从外国进大量的食物、原料,如果不能从贸易中补足所缺,英国、法国、德国还是奥国都无法自行生产足够的所需物品。

我道:而随着战争时间拖长,死伤势必快速增加。

军队的主体是青壮,大量青壮男死伤会更进一步削弱列强的生产能力。

长期战争并不是单靠前线官兵奋勇作战,还需要力在兵工厂生产弹药,在农田耕种生产粮食。

当青壮男子都上战场之后,生产方面慢慢就会出问题。

这样说我了解了,当总体战进到消耗战阶段,就变成一方面比资源,另一方面比力。

是这样的意思吗?二哥说得没错。

大哥问道:老三,那从你看中国政府到底应不应该参战呢?战争归根究底还是利益问题,中国应不应该参战?何时参战?这都不是我能考虑的。

我放下茶杯续道: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中国位居远东,即使参加同盟国也无济于事,只是平白给英国和本多了出兵侵略中国的藉;至于参加协约国,目前并没有实质的好处。

大哥道:之前袁大总统向朱尔典提议,中国加同盟国,然后由英国提供机器设备,由中国代为生产各式武器军火,但据我所知英国并没有答应。

英国不答应是完全可料想到的,中国要建立军火工业体质太差,从上游钢铁生产到下游军火都缺乏基础。

建立工业规模的基本条件是机具设备,现在英国自己机具设备都不够用了,如何有多余的机器设备能提供给中国?我说明道:在这之间唯一有可能获利的是本。

本本身已有军火工业基础,要生产武器、弹药都有相当规模的产能。

其实以大哥您在外界的关係,只要去查查是不是开始大量进铜与樟脑,就知道我猜得对不对了。

铜和樟脑?二哥狐疑问道。

铜是製造炮弹的原料,樟脑是製造炸药的原料。

我说明道:我猜英国不会委託製造武器,因为一来本本身钢铁产量不足,真正要大量生产钢铁还必须得向美国进废铁炼钢,但美国自己赚军火钱都来不及了,很难有多余的废铁可以卖给本。

二来,目前虽然有能力製造火炮枪械,但是在品质、度上都还差欧洲列强一截,英国未必愿意让先进的生产技术流到本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