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一章 江南豪宅(1/2)
一行安步当车,只走了半盏茶功夫,就进了宁溪巷,从巷
进去,沿着高高的朱红色围墙又走了一盏茶功夫,跟着赵元勋停在了一处大门前。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朱红色的大门十分气派,黄铜做的门丁在夕阳的余辉下闪着金光。
除了最前面的张顺几,其他
都张大了嘴
。
陈新即便在来之前已经知道赵元勋住在宁溪巷了,但还是很吃惊。
倒不是他没见过朱红大门,也没见过在大门上镶嵌的门丁。想想他们刚才走过的长长的、高高的围墙,心里就有一种窒息感。
这宅子占地可真大啊。
张顺见大家这吃惊的样子,不由感慨。
想当初赵元勋初来乍到时,请他和同知携家眷赴宴,他们看到这宅子时,也跟这些同僚一样吃惊。
他是寒门出身,就算做了十几年官,还跟着贪墨了一点银子,也不过是小有积蓄而已。想要买这样的宅子,需得倾尽所有。可饶是有银子,他又是姑苏府的知府,想买这样的宅子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能住在这条巷子的,谁家不是有厚底蕴的?便是富商,他们也都是皇商,跟京中权贵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可不是他这么个根基极浅的知府能撼动的。想让他们搬出去,将他们的宅子买下,几乎不可能。
他做这么多年的官,从县令到知府,基本住的是衙门附属的后宅;就算衙门太,他们买宅子住,也都是一进或二进院子。
想起那妻儿看到这宅子,进到里面去跟个乡
佬进城一样的表现,张顺心里就无比酸楚。
寒门子弟,跟勋贵家比,差的何止是底蕴?
“张大请,胡大
请,石大
请,诸位同僚请。”赵元勋一一招呼大家,作了个请的手势。
“赵大请。”
“张大请。”几位大
谦让着进了大门。
进了大门,迎面而来的不是普通富贵家的影壁,而是一座假山。假山后面是一个宽阔的拱门,影影绰绰能看到里面的是一个大池塘,以及距离较远的池塘对面的回廊。
一行跟着进了拱门,眼前就是一片开阔。
池塘极宽,跟一个小湖似的,中间建有亭子,还有一个画舫。远处雕梁画栋,一派富贵景象。
饶是去过许多富商家的知府衙门一众官吏,面对这样的宅子,都集体失声。
太壕了。
大家恍恍惚惚地跟着赵元勋从左边的回廊进去,走了足有一盏茶功夫,这才到了一个厅堂——这还只是前院的厅堂。到至后宅,又不知是怎样一副景象了。
吏房的老吏丁富贵已经六十多岁了,打二十出就在衙门里做小吏,一辈子经过的事、见过的世面不知凡几,为
也极稳重。
他在厅堂里坐下,看着屋子里的黄花梨木家俱和案几上的汝窑梅瓶,忍不住问赵元勋:“赵大这宅子是祖上传下来的,还是新近才买的?”
要不是大家今天哄起请客,而赵元勋也高兴,他都没打算把大家府上来做客。
这宅子实在是太打眼,跟他想要的低调完全不搭边。
他苦笑道:“是我儿叫下
来买的,应该就这一年内买的吧。”
当初闺说她有一处宅子在这里,让他们来住,他们还以为是一般的三进院子。
谁曾想到这里来一看,却是这种连江南权贵、富商都很少能住得上的园林式建筑,地段还这么好。他跟朱氏当即就吓了一跳。
直到跟周春再三确认,他们才敢进门。进了门后,还是被里面的景致给震惊到了。
周春说,这宅子是姑娘赚了钱后派来买的。当时能买到,也是机缘巧合。
至于怎样的机缘巧合法,周春却不说了,直说关乎前主的隐私,他们曾答应过不说的。
赵元勋和朱氏觉得这宅子太好,有心想不住吧,周春说了,他们不住也是空着,还要让打理,实在太
费。想想没的自己有这么好的宅子不住,还花钱去或买或租其他宅子的,他们夫妻俩犹豫了一下,这才住了下来。
可也不过是住了宅子的一隅。
“啊?”大家都瞪大了眼睛。
这个答案实在是出乎他们的意料。
“赵大你是说……”张顺用手指环顾了屋子一圈,“这整个宅子,是令千金买的?是你大
儿还是二
儿?”
赵元勋的夫朱氏有意跟他们结
,时不时邀他家夫
到府上玩,两
还约着去逛了两回街。闲聊时,张夫
自然打听清楚了绥平伯府的
和
况。
赵元勋有四个儿,大
儿和二
儿都嫁给了京城官宦世家的子弟;三
儿庶出,嫁了新晋进士。而四
儿赵如熙,就是中会试第二名的这个了。
如果这宅子是大儿、二
儿婆家的财产,暂时借给赵元勋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