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疆纪】首集:苍生无妄~第01回:风起涟漪(3/4)
公分。
明朝:裁衣1寸=3.4公分,量地1寸=3.27公分,营造1寸=3.11公分。
清朝:裁衣1寸=3.55公分,量地1寸=3.45公分,营造1寸=3.2公分。
现代:1寸=3.333公分。
这边举个实例。
就拿《碧海墨锋》中的秘少主来看,文中提及呼延逆心的下体尺寸约在八寸附近,便举八寸为准。
以现代寸来算8寸就是26.66公分,接近27公分。
而清朝裁衣寸是28.4公分,明朝裁衣寸27.2公分,唐朝24公分,三国19.36公分,秦汉以及本文来算则为18.48公分,商朝12.64公分。
结果这期间最大差值居然差了将近整整15公分以上,当真可怕!因此,有兴趣写古装色,又想要贴切朝代的文友当真要留心啦!若无时间查资料,欢迎参考上面那张列表。
不过大家也不用因此而烦恼说,以后看色文还要先搞清楚到底是什幺朝代的标准,不然那个长短根本就不能判断了。
这边教大家一个小弟对色武侠的心得,请看下段。
我们先撇开宽度来看。
一般现代色文,多以20公分开始说大,30公分称为巨根。
而30公分的巨根,通常又搭以超凡、壮硕……这类给感觉英气勃发,称王称霸却不是恐怖
虐的形容词。
因此没有概念的话,就直接看形容词,将其想为20到30公分附近。
而那些让非处的
吓出冷汗、感到恐怖、害怕者,则往40大关起跳。
至于为何强调非处,因为强
戏码中,处
即使看到的是普通大小的阳具,也都会觉得塞进自己身体里会痛死而害怕,所以还是用有经验的惊惧度来判断比较好。
如果真的非要有概念的话。
小弟查了一下新闻统计,这几年对亚洲调查所得的平均长度变化,大约是落于8~12公分附近(虽然可能是某些国家拉低平均值,但我们还是客观一点)。
因此在阅读小说上,若描述区间在八到十二寸,建议范围在18~35公分。
而十二寸含以上,请直接当作40公分以上。
范围在五到八寸的,约在11~25公分。
三到五寸则落在7~17公分。
反之,若是写一些自卑或没能耐的家伙,用词上出现三寸不到、小不啦叽等等,或是故意强调耐力虽强,却尺寸不佳的(如:短小悍),这时就算作者给出一个看似有点长的尺寸,也不要对应到现在寸或是明清尺寸,尽量往越早的朝代去想,用上商朝那个1比1.58也没关係,就直接当他6公分以下。
因为那样的角色在这方面就是要强掉短或是被贬低用的,把他们想得可怜些也无妨。
或许有会说,既然讲了长度,为什幺不讲宽度。
因为宽度在古装色文中,通常都有很明确的形容,像说大如(或鸭、鹅)蛋、宽有婴儿(或少
)手臂粗,又或者是三指、四指幅宽,这些都有很明确的形象,也就不提了。
色文中最重要的部分提完了。
但长度在古装色之中,可不是只拿来形容阳具尺寸,所以这边顺道再提一些无关
色的古代长度用法。
简单的丈、尺、寸、分且如上述,按1比10的比例兑换。
可这些长度上算是小单位而已,要说到武侠轻功飞跃,或许用丈计量还称得上得宜,但是驾马狂奔、大军行进,那还用丈来算,恐怕就太过小气了。
所以我们常常会听见方圆百里、百里加急、千里传音、退避三舍等等。
那这些里啊捨啊等名称到底有多长?以下不直接和公分、公尺换算。
因为这些距离单位,其实和上面的长度单位有很简单的数字比例。
算距离的时候,古习惯以步来计。
虽然标准的步之长度也是会随时代而变,不过幸好对上尺的时候就固定了。
古规定五尺为一步,三百步为一里(汉代曾制定三百六十步为一里,但之后又改回三百步,直到隋唐才再次取三百六十步为一里,沿用至今),三十里为一捨。
所以步、里、捨的长度概念就全都出来了。
以本文为例,1尺=10寸=23.1公分。
按上面来换,一步则为115.5公分,乘上三百倍后得一里为34650公分=346.5公尺,好记点算350公尺。
最后一捨是350公尺的30倍,所以是10500公尺,大概是十公里半前后。
又刚好一丈十尺,所以半丈刚好是一步,因此很多武侠小说都以丈代步来表示距离。
实例上,像本回中舜京与柳川城的距离,是从舜京东门算起百里之内,也就是说两者差距不到35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