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8文选与武选(2/3)
遇之恩。
再来通州境内水域四通八达,船只来往非常方便快捷。于是这些带着告示奔走过自己任务内的地区,等回到通州,时间才过去三天而已。
而从第一天起,通州城就前所未有的热闹起来。
街面上再不是往常安静的模样,反而来
往,处处都是
戴纶巾做学子打扮的士子,以及仪表堂堂、威武雄壮的大汉。
不用说,这些自然都是来参加文选和武选取仕的。虽然彼此为对手,然因为这机会难得,加上有些
目光长远,知道大
不会仅仅只对通州衙门的官员和差役动手,之后腾出手来,肯定会从上到下,全都清查个
净。
通州府城下那么多县镇,即便每个县镇所需的官员和差役数目有限,但加起来也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他们这次即便没有应征上,也会留下姓名籍贯,下次若再有这样的机会,他们会有优先选拔权。
正因为这个流通在暗地里的消息,才让众和谐相处,再不是斤斤计较的模样。
很快到了文选和武选取仕当天,武选由墨河主持。他虽不是官身,但总督身边亲信这一身份,足以让他在整个江南横行无阻。主持一个小小的武选取仕而已,墨河有这个能力,也有这个资格。
至于文选,则是由徐二郎亲自主持。而文选取士的题目,自然也是徐二郎亲自命名的。
参加文选取士的学子足有千余,这其中有秀才功名的占了绝大多数,举
也为数不少,甚至就连进士,也有几个。而其中有三
尤其让徐二郎多看了几眼。
其中一乃是他的同科。两
际遇不同的一点在于,徐二郎是那一科的状元,而陈赟落到同进士里
。
陈赟年纪四十上下,算起来也是三十而立时中了同进士。这不能算出挑,但能榜上有名,本也不是凡俗之辈。
只是这运道上尤其差了些。
他考上同进士后,准备参加翰林院的选拔考试,好让仕途更好走些。结果就在考核前两天,家中传来父亲激动之下猝死过去的消息。
父母去世,官员丁忧三年。这位虽然还不是官员,但父亲去世了,他也是要立马回去奔丧的。
别说什么参加完翰林院考试再回去的话,连父亲的丧事都能弃之不顾,只顾着自己的前程仕途,这样的在朝中是站不稳脚跟的。
允文帝重孝道,对此事尤其看重。他若真个留下来考试,别说考不中如何,就是考中了,生中也留下了磨灭不掉的污点,他也得到了上位者的厌弃,一辈子别想被重用。
可就是这般回家奔丧……要知道往前数三届的进士和同进士,如今还有不少在京城坐冷板凳,等待外放的机会。
他这一走,三年不能京,等到出了孝,有谁还记得他?他还有出仕的机会么?
不走不成,走就相当于抛弃了仕途,这陷
两难,可留给他的只有一条出路。
这位徐二郎的同科就这般回了江南给父母奔丧,然后三年出孝去到京城,想给自己奔个前程。可惜,新一届的科举刚刚结束,本期的同进士和进士们还无处安置,往届的还努力钻营博个出路。他缺席这么几年,又没有钻营的资本和讨好的能力,最后在京城呆了半年,到底郁郁回乡,在祖地开了个私塾,教导学生。
十年过去,他倒是成了乡镇里颇负盛名的先生,可反观与他同科的徐二郎,已经是主宰两江的正二品总督。
第二个让徐二郎多瞧了两眼的,乃是李和辉介绍来的,也是和他
颇
的一位……表兄弟。
此身份上颇有点特殊。
他是外室子出身,且还是一位侯爷的外室子。
——先帝的三公主下嫁到京城勋贵之家后,因子嗣艰难,成亲十年只得一。因公主之后再无所处,对这
儿疼之
骨,甚至还跑到宫里,请求登基的新君,也就是现如今的允文帝,给
儿赐了县主封号,上了朝廷玉蝶。
这位县主及笄后下嫁给江南的文安侯,因公主出嫁后三年无所出,文安侯府的老夫焦灼之下提出纳妾与通房之事。公主骄纵任
,善妒刁钻,当着文安侯老夫
的面,就拿着鞭子将驸马好一顿抽。文安侯老夫
怒不可遏,被气得当场晕倒。
此事双方都有不是,但公主是天之骄、金枝玉叶,又有谁敢指责她?碍于帝王颜面,文安侯府强忍下这
气。可文安侯老夫
到底忧心儿子年过而立膝下还没有子嗣,之后这爵位无
承继,文安侯的荣光要在这一点断绝。所以和文安侯商议过后,到底择取了老夫
娘家那边一无
照拂的姑娘为外室,想着给文安侯生育个一儿半
,也好传承家业。
那外室也争气,一年后就给文安侯府添了个儿子。可因为生产时艰难了点,文安侯夫
和文安侯忧心之下亲自过去探看,就被县主手下的
窥个正着,于是事
败露。
县主怒之下打上门去,那外室本就生育的艰难,又被公主抽了一鞭子,直接昏死过去。因胎儿在腹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