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8姜还是老的辣(2/3)
表现。他们不怕苦不怕累冲在救灾的第一线不说,就是这些官员的夫们,也如同瑾娘一样,在四个城门
或施粥或施药,或是
脆让
成框成框的挑着杂面馒
到灾民聚集的点。
更有那归德将军下辖的边军,也出了一支千余的队伍,帮助河州的官员百姓赈灾。
众志成城,这次的赈灾竟然比上次还快了五六天时间就完成了。效率奇高不说,就连百姓的房屋,也由那些善心捐赠的银款,快速的修复好。
河州的百姓感激涕零的喊“青天大老爷”,巡边史们见状,一直黑沉的面色终于略有转圜,带上了几分笑意。
这天徐二郎和李和辉早早归家,瑾娘亲自去服侍徐二郎沐浴。就见他发上满是灰尘,就连手和胳膊上,都有不少划伤。
瑾娘就心疼,“你一个同知,主持大局就是了,怎么还亲自动手了?”
徐二郎知道瑾娘是担心他,就轻笑一声,“连知州大都脱了官府冲在第一线,我还能只在一边摆官架子不成?”
瑾娘闻言就气闷。
知州大年纪可不轻了,又一直养尊处优,指望他在第一线
死
活,那是别想的。知州大
顶多就是做做样子,鼓舞鼓舞士气,才不会真出力。谁像他,怕是当真把自己当个下层小兵使唤了。
瑾娘也不是觉得这样不好,说实在话,官员只作秀不作为委实让心寒,倒是徐二郎这样,贴近实际的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她才觉得自己没嫁错
。但还是那句话,她心疼啊。
瑾娘就又絮叨了几句,徐二郎闭眼假寐听着,也不话,他沉默着,瑾娘就以为他累惨了,所以就不说了。
倒是两用过饭回到床上,徐二郎这时候又不累了,就和瑾娘说起话来。
瑾娘也是听了丫们的闲言碎语,就不免调侃他说,“听说两位老大
今天难得笑了笑,可把
稀罕坏了,是也不是?”
徐二郎就点点,然后才和瑾娘说了一些她不知道的事
。
原来自从边境回来,两位大就黑沉着脸,一副回了京城就要参奏归德将军的架势。虽然其中固然有几分对归德将军的不满,但终极原因却不是出在归德将军身上。
所谓为何?有三也。
其一,辽东的边军所用的刀剑等兵器,竟已八年不曾更换。大部分将士用的还是早先的刀剑,不仅卷刃,而且看着随时都能断裂。
其二,边军所穿的衣物还只是夹袄。若非辽东的边军大多是辽东本地士,早已习惯了严寒,且就如同辽东的百姓一般大多五大三粗,体格健壮,想来无论如何是抵御不了这冷冽的天气的。就这,大多数士兵也被冻得鼻青脸肿,手脚都是冻疮。也幸好营地周围多山多林木,营地四处可见火堆,不然,这些
怕是还没上战场,就已经被冻死了。
其三,军饷半年不曾下发,将士没法补助家,家中只有老弱病残的,已经无法维持生计。
如此种种,都诉说着一个事实:朝廷中有克扣军饷!有
盘剥军中物质!负责军士们衣物的作坊以次充好,祸害将士身体!
这些事一一罗列出来,可不把巡边史气的脸红脖子粗。
可要说这些军饷是被归德将军克扣了,也不现实,毕竟归德将军的模样比这些将士们好不到哪儿去。
这些巡边史为求真相,还去过将军府,果然空旷至极,就连将军夫,身边也只有一二
手使唤。府里吃用只比平民百姓略好些,着实不像是贪污了的样子。
可不管怎么说,出了这么大的事儿,归德将军都该上书。他迟迟不对朝廷奏禀,谁知道是不是心里盘算着什么。
正是因为对现状的恶痛绝,对归德将军不作为的厌恶,巡边史们气愤的脸都黑透了。
而这也是李和辉初次从边境回来时脸色难看的原因。边军如此困难,武器如此凋敝,能自保已经不易,还想着趁机反攻鞑子,谋求更大的利益,那真是痴说梦。
不说这些远的,却说边军凄惨的现状,这真是让瑾娘怀疑,“边军当真如此惨么?”
徐二郎幽幽道,“不到那种程度。一半真一半假吧。”
瑾娘闻言就知道里边肯定有内,就瞪大眼,往他身上靠了靠,“你仔细说给我听听。”
原来早在李和辉往边境去前,边境的归德将军就收到了京城来的密信,得知了朝廷要派遣巡边史来辽东的消息。
辽东穷困,对面又有鞑子虎视眈眈。偏偏前两任将军和河州的官员都不作为,导致河州民不聊生,边军散漫颓废。
边军的军容军貌有所改良还是在归德将军上位之后。但作为一个河州本土士,归德将军在朝中没有亲朋故
,想从朝中多要些物质,改善边军
况着实困难。如今听说巡边史要来辽东,可不是机会来了。
所以归德将军让属下将最烂的衣物和兵器都拿出来用上,就用这副凄惨的容貌,面对巡边史的“突击检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