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河州(2/3)
接风,万望大
届时一定来参加。”
徐二郎回了句“一定”,那些便都心满意足了。然后冲着瑾娘再行一礼,便你搀我我、搀你的退出了胡同。
马车中的行李自然有丫鬟们收拾安置,瑾娘就跟着徐二郎往里走。至于三个孩子,早就耐不住心中的好奇,被熟悉这府里况的下
领去参观了。
“看来这你同知不好当啊。”瑾娘挽着徐二郎的胳膊说,“知州大姓甚名谁,来历如何,这些你可知道?”其实瑾娘更想问,知州大
莫不是与咱们有什么夙愿?不然不至于他们刚一过来河州,就给这么个下马威。
徐二郎知晓瑾娘想知道什么,就直截了当说给她听。“知州姓苏,苏文远,乃隆泰十七年进士。他出身京城平阳伯府,与平西侯府关系不亲近,却也远不到给我下绊子的地步。至于他的夫,乃京城魏氏。”
京城魏氏?
既然只用一个姓氏代替,那说明这夫的娘家在京城还没出名到众
皆知的地步,但也不是淼淼无名之辈,所以还是有些说
的?
瑾娘正想问这话,突然脑子一转,想到了什么。“之前你在翰林院为官时,似乎就有一个姓魏的官员,向翰林院掌院学士大状告你,状告你什么来着?”
“有消极怠工之嫌,有贪污腐败之疑。”
“对,对,就是这个。我记得后来这位魏姓官员被降职了还是被贬官了?”
“降职,目前是翰林院从七品官员。”
瑾娘频频点,“所以这位魏夫
,和这位魏夫
,有什么血缘关系么?”
“他们是嫡亲的堂兄妹。说是堂兄妹,其实与亲兄妹无异。魏夫父母早丧,她由伯父伯母抚养长大,早已视伯父伯母如亲生父母。”那自然视魏大
如同亲兄长。她那亲兄长因为徐二郎被降职——别管这是因何而起,也别管魏大
是不是先撩则贱,总归这位魏夫
护短的很。这不,一听闻害得自家大哥降职的罪魁祸首要来河州,那不替兄长出这
恶气才怪了。
瑾娘想通这些便无语了,她就说,“若是真像你说的那样,这位魏夫可有点拎不清了。私
恩怨是私
恩怨,却没必要牵扯到公事上,她也不怕知州大
难做?”
“许是知州大也正有此意呢?”
“不……会吧?”他们和知州大往
无冤、近
无仇,若是知州大
因为夫
枕边风对他们有点看法,这可以理解。但是能做一地知州的,脑子肯定够用,所以绝对不会因为夫
的胡搅蛮缠对徐二郎产生敌意。毕竟这很不利于河州的团结发展啊。
要知道河州知州大虽然是河州的一把手,可徐二郎这个同知负责的事
也真不少。不管是农田水利还是赋税徭役,都在同知大
的管辖范围内。知州大
若是和同知打好关系,这个州府两
齐心协力共同治理好,那就是两
的政绩。可若是两
只顾着起内讧,只顾着争一时长短,那两
不把河州分裂就不错了,指望他们把河州治理好,简直痴
说梦。
所以说,同知大和徐二郎打好关系瑾娘可以理解。可同知大
纵容属下故意慢待徐二郎,坏了两
间的关系,他图什么?
徐二郎却谙官场中这点门道,他简言回了三个字,“话语权。”只这三个字,瑾娘就彻底领悟了其中
髓。
原来如此,原来是为了试探徐二郎是何种。若是好欺,那自然强硬的把话语权全部收拢来。而若是这是块儿硬石
,那也只能徐徐图之。
瑾娘点点,一脸若有所思,“我懂了。”
可她宁愿自己没懂。
多大点事儿啊,就搅合出这么些是是非非,。她这脑子啊,若没徐二郎提醒,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想通这些弯弯道道。而现在虽然在徐二郎的提点下有所感悟,但是她很痛啊,感觉脑细胞都死了大把,实在心疼的慌。
瑾娘暗自感叹:她果然不是搞谋的料。
本来智商就不高,偏还怀了身孕。都说一孕傻三年,她这刚开始脑子就这么不够用,越往后走岂不是越拖徐二郎的后腿?
瑾娘愧疚的看着徐二郎,徐二郎就了然的笑着说,“你养好身子,管好三个孩子就好。外边的事自有我来,用不上你。”
瑾娘想矫的说一句“这样不好吧,这样你多累”的话,但是想想还是算了。老夫老妻的,谁还不知道谁,说这些矫
话,咳,太矫
了,她有些说不出
。
ap
河州的建筑与京城的建筑风格截然不同。这里的风格粗狂奔放,即便是同知府衙,也修建的阔朗轩敞,和京城的致绮丽不同,和江南的婉约典雅不同,和西北的古朴厚重也不同。
不过绕过前院,去了后院,却又是截然不同的一种建筑风貌。这里竟然修建有小桥流水,亭台楼榭,九曲回廊弯弯绕绕的将整个后宅圈在其中,看起来别有一番江南烟雨的风。
领路的嬷嬷走到此处就说,“前一任同知夫是江南
士,习惯了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