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二章 江南(1/2)
李植看着南京城中的大雨,若有所思。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此时正是三月多雨时节,江南几乎每几天就要下一次雨。这雨水当然是好东西,有利于农业。正是因为充沛的雨水,江南的水稻亩产远高于北方的小麦。所以即便是在这样昏暗的明末,江南也勉强温饱,始终没有兴起大的动
。
但是这雨水却极考验城市的排水。明末财政混,各城市的市政设施往往处于瘫痪状态。即便是江南的城市,排水系统也无法和李植治下的范家庄、天津相比。一遇大雨,城中的垃圾顺流而下堵住排水道和沟渠,城市里往往积水严重,污水满地。
要是在梅雨和盛夏时候,这些积水和炎热的高温配合起来,就会形成瘟疫的温床,尤其是鼠疫。崇祯年间鼠疫极多,正是这种差劲卫生条件的写照。
明末的鼠疫是从山西开始发的,崇祯十年“大瘟,……城中死者枕藉,十三年,夏又大疫,十五年,……大疫,十六年,稔,七月郡城瘟疫大作。”
由于北直隶差劲的卫生条件,山西的鼠疫很快传京畿。崇祯十三年,顺德府、河间府和大名府均有大疫,并且是烈
传染病的流行,“瘟疫传染,
死**”。崇祯十四年,大名府“瘟疫大行,
死十之五六,岁大凶”。
崇祯十六年到十七年,市政建设一塌糊涂的北京城鼠疫严重。“京师大疫,死亡以万计。”据后
的推算,这场鼠疫夺去了四分之一的京城
。
京畿唯一没有受到鼠疫冲击的是李植经营的天津。在天津的城市中,李植这些年大力发展市政卫生,天津的几十个州府县市容整洁卫生条件良好,顶住了瘟疫的冲击。在农村里,这些年天津的不断往台湾迁徙,在荒野开荒,农村最稠密处的
密度也不断下降,这也降低了
发鼠疫的可能。
李植站在二层楼高的望台中朝兵部衙门外面望去,觉得南京的市政设施虽然陈旧,但还勉强能运行。街道上垃圾虽有,但堆积多了,还是有清理的。道路上积水虽然多,但因为城中河流众多,水往低处走,不会在低洼处形成酝酿病疫的大水潭。
江南的况,始终是比北方要好一些。
雨水不但会形成污水潭催生瘟疫,而且在这个时代,也是火器的天然克星。下雨天火药受,可能无法发
。如果在大雨天遭遇敌
,虎贲军只有依赖钢刀和盔甲
搏了。
北方雨水少,实在碰到个把小时的大雨了可以逃跑,搏战出现的概率不大。但是在南方,大雨有时一下就下半天,还真的有可能
得虎贲军只能上去
搏。
越往南面发展,雨水越多。李植暗道要发展一些防水的器材出来,否则以后攻到南方来可能会遇到大问题。
想了想,李植不再看城中的雨水,又想起抄家士绅的问题。他转看了看韩金信,问道:“韩总兵,到目前为止,我们抄得多少银货了?”
韩金信答道:“国公爷,徽州府、安庆府等地的士绅全跑了,我们成功抓住士绅的只有庐州府等六个府。全部算下来,我们抄得白银八百万两,黄金二十三万两,各色财货四百万两。合计有一千五百万两左右的收。”
李植这次抄查南直隶行动是一次的军事行动,不可能长期占领江南。江南士绅统治基础
厚,虎贲军虽然试图出售抄查得来的房屋田产,但潜在购买者担心李植走后士绅卷土重来,没
敢买。李植这次收获的,只能是现银财货。
不过江南确实富庶,虽然只成功抓住六个府的士绅,李植也抄出一千多万两的财货,也算是满载而归。
李植点说道:“差不多了,上奏天子说一说淮安的事
,我们就差不多回天津了。”
####
四月十,皇极殿的早朝上,兵科给事中龚鼎孳站在大殿的中间,泣不成声。
“常熟钱谦益雄才峻望,薄海具瞻,国之桢,士
楷模,不想一朝之间竟死于李贼之手。我辈望之”
刑部侍郎张光航见龚鼎孳为钱谦益痛哭流涕,忍无可忍,上前骂道:“钱谦益勾结鞑清,联合东南北夹击津国公,已经被打为国贼无疑。津国公枭首钱谦益,顺天应
。龚鼎孳你为逆贼钱谦益吊丧,是何居心?”
龚鼎孳却沉浸在自己的悲痛中,根本没听到张光航的怒斥,只是站在那里哭泣道:“钱公此番一去,江南士林痛失领袖。死为大,臣请天子发一道圣旨,免去钱谦益的罪责,找
好生收敛他的尸首,找个好地方埋了。”
张光航见龚鼎孳不搭理自己,有些发火。
“年轻时是个子,中年是
坏科举的舞弊者,晚年是勾结鞑清的汉
,居乡时是土豪劣绅,在朝是贪官污吏。这样的
被津国公枭首,天下
共庆之,岂有翻案的说法?”
听到张光航毫不掩饰的咒骂,朝堂上的文官们齐齐怒视张光航。要不是这朝堂上有锦衣卫大汉将军维持秩序,恐怕东林党要上去群殴张光航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