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养鸡场和电(1/2)
李植点让郑福进来。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半晌,管饮食部的郑福带着一个瘦的中年男
走了进来。郑福是李植的表兄,是李植大姨的儿子,长得胖胖的很好说话。崇祯七年他就投奔李植。
这郑福嘴很馋,喜欢吃
,李植前年起
脆让他做饮食部的总管,规定做饮食部的总管一顿饭可以吃八两
,也就是足足半斤,让郑福每天吃个饱。郑福当总管后管得还可以,都没有什么逾矩。
郑福和李植是亲戚,礼仪上就从简了,拱手朝李植做了一个揖就算行礼了。那瘦的中年
比较紧张,进来就趴在地上行了跪礼,听到李植说免礼才爬起来。
“大,我带这个汉子来,是给你推荐一个养
的
才哩!”
李植愣了愣,暗道这倒是个急缺的才。
李植如今养着一万五千多,都是三餐有
的待遇。现在李植开了养猪场,有了两万佃农,猪
和粮食李植都可以自给了,把价格都控制住了。但是每天早上配餐的
蛋,李植还要从外部采购。一天一万五千多只
蛋,也是不小的一笔开销。
原先市场上一斤蛋大概只要一分七厘银子。但
蛋运输不方便,随着范家庄的需求不断提高,附近的
蛋价格水涨船高,如今涨到两分银子一斤了。一斤
蛋大概是十二个,每天李植花在早餐
蛋上的银子就要二十多两,一个月下来要八百两银子。
而且随着范家庄的增加,这附近的
蛋价格有继续上涨的趋势。想节约些银子,李植必须自己建个养
场。
李植好地看了看郑福身边的中年,问道:“你会养
?”
那个中年躬身说道:“小民养了二十几年
了,小民一个
散养了五百多只
取蛋,每天能得四百多个
蛋!”
李植问道:“你是怎么散养的?”
“小民的每天早上赶到旱地上面的
场上吃虫子,吃
籽,吃
。当然也要喂
料,每天喂三次粮食做
料,其他时间都让
自己找食。小民这样养的
极少生病,产蛋多,又省钱。”
“小民算过,小民这样的养法,每喂三斤粮食就能产出两斤
蛋。”
李植点了点,说道:“我雇你做养
场的经理,招募四十个
养两万多只
取蛋。作为经理,每个月给你五两银子月钱,如何?养
场在偏僻
场上,不方便提供饭食,我就不给你们三餐有荤的伙食了。”
那中年点
说道:“小民愿意为将军大
做事。”
李植点了点,暗道又节约了一项开支的银子。
说就
,李植在范家庄南面的
旱的荒地上划出一片养
场,
场方圆八公里。
舍十五平方米一个,每个
舍中养
一百二十只,一共建立了两百个
舍。每五个
舍聚集在一起,占据近两平方公里的
场。雇佣的四十个工
每
管理五个
舍,负责喂料和清扫
舍。
建好了舍后,李植的养
工
们就四出购买
苗。相信这两万多只
开始产蛋后,市场上的
蛋价格会降到原先的水平。
####
李植决定把电带到大明。
发电的原理是很简单的,用线圈在两个磁铁中切割磁力线,线圈中就会产生电流。电动机的发明虽然远远晚于蒸汽机,但是电动机的原理和制造难度都比蒸汽机简单的多。与其说是十七世纪的技术水平不能发现电的存在,不如说是类探索的区域还没有偶然地进
到这一领域。
但是对于从充满电的后世穿越到大明的李植来说,在十七世纪发明电是很容易的事。
李植决定先做出一个实验的发电机出来。
要做发电机,首先要把铜拉成丝。这并没有什么难度,稍微有些手艺的铜匠都会做。李植在天津卫城中找到一个老铜匠。那老铜匠是做帽子上的铜饰的,天天拉铜丝。他直接将铜锭加热退火,用一个简易拉丝机拉出长长的铜丝出来。
得到了铜丝后要把铜丝变成外部绝缘的电线。想要得到实用的电流必须使用圈数足够的线圈,如果铜线和铜线之间没有绝缘体,就等于只有一圈铜线,发出了的电流就微乎其微,毫无意义了。
橡胶这年没有。虽然棉布麻布都是绝缘体,但是这两种布料都容易从空气中吸水。一吸水后,这些布料就导电了。
李植最后只能用丝布做绝缘体。丝布虽然薄,但是不吸水,绝缘效果很好,在不高的电压下也不会被击穿。虽然价格昂贵了一些,但对于李植的实验发电机来说还是可以承受的。
李植买来一匹杭缎,剪成长条,一点一点包裹住铜丝。然后李植把这些包裹着丝布的铜丝电线卷成直径一米的线圈,足足卷了一百圈。
接下来就是建立磁场了,这也好办。李植托做纯碱生意的薛员外,依靠它走南闯北的阅历,在京城买到了两块大磁铁,用马车运到了天津来。李植铸造了一个铁架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