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徐家沟开大会(2/3)

面对问询,徐磊干脆在家族群里统一回复:晚上家德老爷在村里开会,我到时候开群聊,你们也可以听听。

他们徐家沟年轻一辈建有家族群,群里有一百多人,平常非常热闹。

不过徐磊不怎么插话,基本处于潜水状态。

晚上吃过饭,村中心会场一片灯火通明。这地方不但是八九十年代村里开生产会的地方,也是以前徐家沟祠堂所在地。

徐磊以前听徐家德老爷子讲过,他们村老祠堂曾经因为战乱毁过。

后来重修建祠堂时,徐传道家长花了三十个现大洋,专门从府城请来大师选址。

新建的祠堂选置十分讲究,背靠青山,山溪缓缓从前方流过。所谓背山面水,明堂宽大方正,后世必然人丁两旺。

祠堂屋顶建成悬山顶,一条大脊和四条垂脊,山墙上部屋檐突出在墙外,状若悬空。外围设有一圈围墙,为“四点金”型制,门前还设有广场戏台。

整个祠堂看起来非常肃穆,除了逢年过节祭祀祖先所用,也是徐家沟人商议大事的场所。

不过人算不如天算,再威严庄重的祠堂也抵不过外部事物。

总之,早几十年前,徐家沟祠堂就不存在了,只余下几个牌位和一本家谱。

不过村里一般有啥大事儿,还会在此处开会。用徐家德老爷子的话来说,就是让祖宗们看着。当年徐传道老家长处理徐锦荣时,也是在这个地方。

所以对于徐家沟村民来说,此处有种说不出的神圣气息。

由于事先得到通知,各家男人都早早到齐。

尤其徐家德老爷子,更是难得换上对襟儿唐装,整个人打扮的干干净净,面上比往日多了几分威严。

虽然现场女人不少,但是这种场合,她们只有站旁边围观的份儿。

在徐家德老爷子指挥下,徐青海和徐少广两人抬来一张八仙桌,落于会场北侧,将祖宗牌位和家谱放在上边。

在青山镇这边,八仙桌摆放也有规矩。尤其重要场合,摆放错了要挨训斥的。

不论祭祖还是招待贵客,桌缝必须横着放(以前听朋友说过,南方规矩似乎有不同,我只讲我知道的),万万不能对准主位。

如果摆错,遇到一些挑理的客人人家会直接掀桌子的。

徐青海和徐少广都是五六十岁的人,自然不会犯这个常识性错误。

看到旁边早准备好的三牲,徐磊有点发毛。昨天他和老爷子商量时,对方只说明晚把村里人聚在一起,开个会讨论。

万万没想到,整出这么大动静。瞧架势,好像要告慰祖先。

不就是村里种植草莓吗?用得着如此隆重。

话说因为祠堂一直没有重建,所以徐家沟很少举行祭祖。过年的时候,基本都是每家每户举行小祭。

徐磊长这么大,类似仪式只在十多年前见过一次。

当时有人从海外归来,认祖归宗,同样由徐家德老爷子主持的。

不出徐磊所料,下一刻有人端来水盆,旁边放着毛巾。

这时,已经七十多岁的徐锦明高呼:“徐家沟在场男人,十八岁以上,都过来洗手。”

他是徐锦荣的大哥,第十五代,也算辈分比较高的威望人士。

闻言,村里人挨个上前,徐磊也不例外。

接下来,众人又在徐家德老爷子带领下,磕头亮烛上香,敬上小三牲和酒水。

对于三牲,徐磊并不陌生,以前听徐家德老爷子讲过多次。三牲有大小之分,大三牲指的是猪、牛、羊,分别代表富足、勤奋、祥和,只有大祭时才可以使用。

平常祭祖,大多用小三牲,就是猪头鸡、鱼。

等三牲酒水摆好,徐家德老爷子拿出一张纸,开始宣读。

维公元二○一x年九月x日

岁在己亥,时逢仲秋。徐氏子孙,会聚于此,谨以清酒牲肴之仪,敬献于我列宗列祖之灵位前以资品尝享用,今日此时此地恭送祖宗并诚告曰……仰不愧于天,内不愧于心,俯不怍于人。悠悠自情,敢告始尊!

伏维尚飨!

读完,徐家沟在场男人们再次磕头作揖。

至此,祭祖仪式告一段落。

正式开会,同样由徐家德老爷子主持。

祭祖仪式开始之前,徐磊在家族群里开了群聊模式,然后用支架固定在不碍眼的地方,方便群里人也能看到。

简单几句开场白后,徐家德老爷子又道:“磊子,草莓田具体怎么安排,你给大家说一遍吧……”

徐磊也没有怯场,清了清嗓子站到会场中间,开口道:“在场大部分都是我的长辈,咱们在一个村里生活,整天低头不见抬头见,客套话我也不说了。

我家种植草莓的事儿,相信大家都看在眼里。实话实说,这半年多时间确实挣了些钱。村里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