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巧合?【4500+大章求订阅】(3/4)

山国的特斯拉汽车,用的就是锂电池;东国的大疆无人机,用的也是锂电池,目前来说,锂电池的使用范围是最大的。

倒不是说没有其他电池,但是其他电池的容量也好,续航也罢,甚至安全方面都比不上锂电池。

以后肯定会有更好的电池,但是局限于目前的科技水平,高昂他们也只能在锂电池上面想办法,除非他们能发现新的材料。

新材料的活跃性要比锂更高,这样的话,做出来的电池,容量才更大,续航才更强。

看完资料之后,高昂发现一个问题:他的能力好像毫无用武之地。

他只是可以控制导体当中的自由电荷,但是锂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导体内电荷的定向运动,好像不怎么搭噶。

锂电池正极材料通常为锂铁磷酸盐lifepo4,,充电时正极的化学方程式为lifepo4 → li1-xfepo4 + xli++ xe-,放电时正极的化学方程式为li1-xfepo4 + xli++ xe-→ lifepo4。

锂电池负极材料通常为石墨,充电时锂离子嵌入,负极的化学方程式为xli++ xe-+ 6c → lixc6;放电时锂离子脱嵌,负极的化学方程式为lixc6 → xli++ xe-+ 6c。

也就是说,不管是充电还是放电,锂电池内部是有自己的化学反应的,说白了就是锂原子的到处游动才有了充电和放电的过程。

想提高锂电池的能效,要么从这些反应物上着手,要么从正负极材料着手。

反应物就算了,高昂不觉得自己能比科学院那些大佬还牛,倒是正负极材料可以稍微研究下。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同样容量的反应物,所产生的锂离子数目肯定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充满电之后,放出的电量理论上是一样的。

但是,在放电的过程中,就存在变量。

一个锂电池的正负极材料用的是最普通的石墨,另一个用的是钛酸盐,后者放出的电量就会比石墨多一些。

电池的充放电次数,甚至都要比石墨的多很多。

具体原因不再深究,但是高昂知道,如果说他有什么方法提升锂电池的能效,这个关键性的因素,绝对是正负极材料。

“如果没记错的话,我的皮肤结构构成应该是类似于碳炔的。”

碳炔是什么,那可是理论上比石墨烯,比石墨更高级的碳结构材料。

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

千岁又从网上买了一批实验设备,上次是生物和化学的,这次是物理的。

单从仪器设备的充实度来讲,高昂这个小院落勉勉强强算是一个研究所了,虽然简陋了很多。

1、电阻测试仪,用于基本的导通,电压,内阻值测试;

2、电池综合测试仪,用于基本的性能测试,如保护过压,过流,短路,ntc阻值等测试;

3、……

两天之后,看着到货的仪器,高昂悲从中来:就这么一点破仪器,花了劳资小300万,吃人啊。

“千岁,好好炒股啊,能不能年底一百倍,就靠你了。”

虽然rog的利润早晚会分下来,甚至银行卡里还有夏薇薇的几个亿,但是高昂总觉得这么花钱有点心疼。

“玛德,以为不吃饭了就能省钱,鬼知道花的更多。”

吐槽归吐槽,该做的实验还是不能少。

“老三,脱落点角质层下来。”

这两天,高昂也发现了老二和老三的其他用处。

他们不仅可以分泌rog,甚至可以脱落表层生发下来的细胞,也就是和他自己细胞结构一模一样的表皮细胞。

之前他做过化验,他的表皮细胞结构已经超越了碳炔的完美程度。

这也是他为什么有信心,来做这个实验。

就算有了仪器,可是想制造出非常精巧的锂电池也是有难度的。

好在他只是实验,不需要电池特别精巧,原理和锂电池一样,能充电放电就行。

经过一个上午的忙活,一个非常简陋,外形类似桶装水的锂电池就被他和千岁造了出来。

两个头,一个是正极,一个是负极,中间是反应物和隔离层等。

经过测试,完美地重现了充电和放电过程,然后记录下来数据,留作之后的实验对比。

把桶状电池的负极材料取下,高昂换上了从老二身上取下来的角质层细胞组织。

很小很小一块,大约和签字笔笔尖上的那个小圆柱差不多大。

没办法,这些细胞就是这个德行,一旦从身体上脱落,化成单独的个体,就会支离破碎。

这还是高昂一再叮嘱老二,让他努力一点,才“生”下来这么一大块。

安装、检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