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逝去的,终将归来!(2/3)
刘清洪闻言露出迟疑之色,道:“光明之路,恐怕并不好走。”
汉天子笑了,道:“大道之途,哪里有坦途,从来九曲连环,穷山恶水,九死而一生。”
刘清洪浑身一震,想要说些什么,又欲言又止。
汉天子却如同悉了他的心思,道:“每个
都有每个
的路,追寻他
的脚步,永远成不了大道,光明有光明路,你也有皇道,五国皇室,都在走
皇之路,谁能成就
皇,自然是
族共主。”
皇!
刘清洪闻言浑身一震,他知晓父皇所指的,乃是大夏末代皇,那位
族唯一的圣
,留下了大夏龙雀刀,大夏玄黄鼎,以及
皇经三大镇族重器,可惜大夏龙雀刀被困锁在妖神山上,
皇经随着大夏皇母的消失也不知所踪,唯有大夏玄黄鼎,在当今
王之手。
成就皇!
刘清洪感到呼吸有些沉重,皇于整个
族而言,毫无疑问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族元神路,最初便是由
皇与当年诸多武林先贤定下了雏形,后来经过无数先贤英烈的推演,再借鉴妖魔诸道,才渐渐完善,契合
族之身。
即便是而今,不说达到当年末代皇的成就,就是
命成圣,也是无数代
族准圣一直追寻的境界,可惜数千年来,始终无一
能够打
桎梏。
而今,妖族九圣即将回归,时月不多,尤其身为大汉太子,对于整个大汉疆域的风水气运,感应尤为清晰,刘清洪能够感到一片巨大的影,开始在整个大汉上空积聚,有一种黑云压城的沉重与压抑。
……
五月十八!
距离诸风水大师,阵道大家推演的半月之期,就在这一天午时。
镇妖王府,苏乞年与刘清蝉并肩立在汉阳苑的莲池前,早在数之前,镇妖王已经回了西海边疆,虚空之地将启,需要防备四海妖族异动,当年黑暗岁月之末,妖族虽然退走四海之地,但在
族腹地还残留有不少余孽,留下了不少后手,这数千年来,给
族五国造成了不小的损伤,每每出
意表,容不得有半点大意。
午时三刻!
嗡!
虽然于众多的黎民百姓而言,与往里没有什么不同,但是于诸多一流混元境以上的高手而言,却能够感到这天地间生出了不小的躁动,有虚空激
,指向不同的方向,那是属于虚空之地的诸多
,在此时显化
世间。
汉阳苑。
刘清蝉眼中神芒一闪,执掌虚空本源,对于虚空之地的异动,她的感应要比之这天下所有的武林高手都要来得更加清晰。
与苏乞年相视一眼,两几乎在同时迈步,踏
层层叠叠的虚空断层。
如苏乞年也不得不感叹,即便尚未证道元神,甚至虚空本源尚未圆满,这一位已经可以涉足二十余重虚空断层,这是于很多六重领域境的元神物,都很难涉足的虚空
处,看其神色,似乎还有所保留。
十数息后,两一步迈出虚空
处,降临真实界,就看到一片如苍穹一般瓦蓝瓦蓝的大湖。
青海道,青海湖!
这是青海道的母水,能有小半个青海道那么大,无尽岁月中留下了无尽传说。
沿着这座青海湖,有着为数不少的武林宗派,不乏顶尖宗派、世家,亦有隐世的武林势力,蛰伏在这青海湖的处,苏乞年行走一十八道时,就曾在这青海湖短暂逗留,曾经于这湖中捕捉到一丝极隐晦的气机,知晓这湖中隐藏着了不得的大高手,不过对方当时显然并无现身的意思,是以苏乞年也未曾继续逗留,不曾将其彻底惊动。
这里是青海湖一隅,有些偏僻,只有四、五户沿湖的渔户,十余,有老有少,此时都有些惊惶,因为前方的青海湖上,虚空扭曲,引得湖水翻涌,如龙吸水,透着一
莫大的威仪,令这些寻常
心生无限敬畏。
那是虚空之地的显化,尚未完全成形。
相比于苏乞年与刘清蝉,这青海湖之地,自然有比他们先到的,有一名背着柴刀的樵夫,看上去约莫花甲之年,坐在一块磐石上,正有一下没一下地磨着手中生锈的柴刀,看似平淡无奇,气息不显,苏乞年却能够从其身上,感受到一藏的刀道锋芒,很显然,这是一位少见的刀道高手,已臻至返璞归真之境,一身修为之
,虽然有所隐藏,但在苏乞年推测,至少也渡过了五重雷劫,甚至有可能与他一般,已经渡过了六重雷劫,立身于领域境,距离渡过七重雷劫,开辟元神小世界,只剩一步之遥。
除了这如樵夫一般的高手之外,还有一名拄杖的老,花白胡子,花白
发,一身锦袍,如一个富家翁,此时立在这青海湖畔,不时咳嗽一声,似乎染有暗疾,却没能逃得过苏乞年的眼睛,这是一位渡过了四重雷劫,凝结了道果的元神小成高手。
而最令苏乞年看之不透的,是一名身着青甲的中年,背负一杆青色长矛,无发无须亦无眉,浑身上下,似乎看不到一寸毛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