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四章 第一交响曲(3/4)
观众站立,右手中的指挥上扬,连立新看着观众席,目光熟练地兼顾全场上下,而且熟练了好一会,好像成功地让自己的气场盖过了眼前的一千多
和身后的六十多号。
装了好一会后,连立新终于开,声音也有睥睨整个音乐厅的气势:“杨景行第一
响曲,这是一首经得住听众和时间检验的作品,请欣赏。”
不需要别认同,报完节目,连立新就转身上台子。今晚这么热闹,指挥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观众还是掌声意思一下。
虽然只有背影,但是观众席上的都看得出来,连立新肯定在用气场通知乐团,这又站了好一会,没动作也没开
。再看乐团,不但纷纷准备抄家伙或乐谱,不少
还明显向指挥给出了臣服和效忠的
表达。
音乐家要互相理解,连立新再怎么拖拉,至少杨景行身边前前后后的是没有谁表现得不耐烦的,而且看样子都已经进
欣赏状态了,似乎指挥的装腔作势也是艺术的一部分。
大家都给足面子,观众席上已经够安静了。
终于,背对观众席的连立新双手不再叉相握,放开了,两只手臂都垂了下来。这明显是个信号,乐团更加全贯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纷纷上弓,蓄势待发的姿势。
陡然之间,连立新右手的指挥猛然上提,左手也龙抓手一般突袭出去,简直猝不及防雷霆万钧。
笑死了,指挥做了这么多架势,结果下面几十号
就首席小提琴和首席大提琴响了起来,根本没啥气势。听一下,旋律也是那种悠远的,简直柔弱的,纯粹就是个引子嘛。
《杨景行第一响曲》第一乐章,奏鸣曲式,呈示部之前是有个引子,但是这个引子比较长,甚至过长,基本上成段落了。
首席小提琴和首席大提琴单打独奏了两个小节,拉响的是一样的旋律,这旋律不会给听众什么新鲜感,甚至有点老套而且做作感觉,假装悠远高其实没啥内涵。
两个小节后,第二小提琴组的开始开动,重复同要的一个简单动机,简直就像打节奏的,手法也老套,显示两个,重复两遍后变成四个
,然后六个
,造成由远及近由弱变强的效果。
第二小提琴组逐渐强大的时候,第一小提琴组和大提琴组并没被动挨打,也开始呼朋唤友,但是不管第二小提琴组的气势汹汹,第一小提琴组还是继续自己的悠远高旋律,随着
数众多,同样的旋律,味道却发生了变化。
十几个小节后,两个小提琴组全部启动了,两边对抗强烈,第一小提琴租显得厚重,第二小提琴的冲动节奏被包裹其中,音乐总算有点气势了,对得起连立新持续的激肢体动作。
第一小提琴组突然变化,因为大提琴组加了他们,然后第二小提琴组被无
淹没,中提琴和低音提琴见风使舵,看住了局势,纷纷加
投靠进第一小提琴的怀抱。
三十小节处,全体弦乐齐并进,虽然有四个声部各不相同,但是感彩却是统一的,似乎大家团结一致,拧成了一
绳。
弦乐推进了一阵后,逐渐平缓了一下,然后猛然间,定音鼓突然登场,紧接着又是铜管纷纷不甘寂寞。
乐团全体和指挥在这里做得很好,显然完全领会了作曲家的意图,讲究的声部平衡和声部之间的声响变化,让整个乐曲恰到好处的由之前的厚重不急不缓地推高到一个势不可挡的音乐形象。
但是全体乐团合力所表现出的这种势不可挡并不尖锐,没有攻击,依然基本之前的那种厚重,甚至有一丝温和。
在弦乐温和而坚决的推进中,管乐的变化又给一种不停上升的趋势……
这才开场一分钟多一点,似乎全曲的就要来了。难道是杨景行习惯了流行乐那一套,上来就先把副歌唱了?
还好,那种推进又渐行渐远了,给的感觉是并没有消失,只是随着滚滚红尘前进到远方了,依然是不可阻挡的。
总谱子上分析,第一乐章近两分钟的引子这才结束,接下来才是奏鸣曲的呈示部,连立新也换了肢体语言,不再那么势不可挡,变得温和起来。
全体乐团暂歇一秒后,长笛暂时当了一会场上主角,轻快悠扬地响起,短短两个小节,能让瞬间响起“旋律
发户”这个称号,而随后跟上的弦乐还重复卖弄,还是前面的伎俩,用舒缓的旋律铺呈开一片壮丽,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再做文章。
整个第一乐章,音乐形象和姿态变化并不很复杂,壮丽和宏大是基础,壮丽之上有涓涓细流、也有短暂的激动心、会有灿烂、偶尔似乎也会挣扎堕落,但是主基调始终没丢。
钢琴是一直闲在那,一直到了再现部的连接段才有了点出手机会,把一个主题间断重复了四次之多,作用就是把弦乐的一段副部主题变奏分隔开,逐渐推上一个新高度,彻底的配角,给别做嫁衣。
总的来看,杨景行的这个第一乐章就是好听,尤其是尾声,更是把旋律卖弄得肆无忌惮,管乐和弦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