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亲疏(二合一)(2/3)
炼器的修者支撑,至今在陆真传手下的做事的,我也仅仅知道大春和我们二而已。”
李庸拿出一张图纸,上面写了些商团转型的构思。
时至今,陆渊仍然未向他们展现小世界的存在,常居于小世界中的器师营他们也无从得见,故而心里有着疑虑。
但尽管如此,李庸仍然按照陆渊的意思,以现在的况为基础,作了些构想。
“陆真传的意思是,我们的大部分生意,都要由供应盈利微薄的原材料,转变为售卖以符箓、器具、丹药之类的成品。”
这个过程,陆渊称之为转型。
“我曾见过陆真传所给的一些用于试验销售的样品,特点就是品质高。虽然品阶大多不高,局限于不阶到二品之间,但胜在质量。
同市面上的那些低劣货色比,样品的品质高出一大截,这点在灵植方面也有体现。”
李庸点了点纸面上的一处:“假如之后的供应都如样品,不,只需有五成甚至更少抵达样品的品质,那么这点就能够成为我们挤占市场的优点。”
市场这块蛋糕是固定的,一个外来势力,想要从中分一杯羹很困难,如果没有绝对的资本和武力来压服其它分蛋糕的组织,就需要具备一些容易被买家偏的素质。
除非垄断,否则质量永不过时。
“说起转型,现在倒是个很不错的时节。诸界的局势在变,绷在其间的气氛,也一
比一
紧张,这固然是坏事,可对售卖武器的商家来说,便是大大的好事了。”
李庸又点了点另外一处:“我在附近界域作了调查,发现最近符箓法器售卖的成频率,比之前高了许多。
尤以云海界、盘圆界等起战事的界域为最。”
“当然,我们尚无余力和资源伸手进这些界域,但受到局势影响,包括此界在内的附近界域却也不逊色多少,若是陆真传确有我们不知道的资本底气,能够提供充裕的成品武器,那么盈利定然不菲。”
“那么问题来了,陆真传到底是否有这个能力呢?”
李庸提出了一个稍稍有些敏感的问题。
这倒不是他僭越,而是如果按照构想来对接下来的行动方针进行调整,而陆渊又没能撑起来的话,损失会不小。
他们确实不知道,陆渊除了表面上的那些能力之外,还有些什么隐藏的地方。
因为从始至终,他们都未曾见过除了五名龙牙兵之外的陆渊麾下,要说在陆渊消失的短短半个月之内,就拉起一支擅于炼器的修者团体,也不可能半点风声都没有。
“你签的是几年?”
但面对李庸的疑问,朱宁却提出了一个看似并不相关的问题。
他们二都同陆渊签了神真契约,但是却是有着短暂年限的,正是陆渊拟的合同。
之所以这样安排,一是让他们再考虑考虑,二来,也是个互相观察的机会。
简单的说,是一份临时合同,之后如果双方都同意,可以转终身。
陆渊需要的是同心协力,如果有别的顾忌,或是中途生了些别的想法,还有回转余地。
神真契约并不是毫无绽,举个例子,假如李庸直接签了终身契约,但在后来的接触中发现和陆渊不是一条心,想要反悔,诸界之中仍有诡代等方法进行变相解除,但是这些方法实现起来极其困难。
要瞒过诸天神真,就要付出难以想象的代价。
像这种有着年限的契约,年限越长,解除需要的代价就越大。
所以这种概率极小。
但对于陆某而言,这种小概率事件也不能放过,所以定了个短期合同,权当是试用期。
在此期间,如果反悔,等到契约终止还可以不再续约,直接走而不必担负任何契约带来的负面影响。
挑选并不是陆渊单向的,而是双方的。
加之小世界实在是太过重要,就连辰皎也数次提醒陆渊不要展露前,所以如果
心不齐,早晚都会出些幺蛾子。
这也是至今,陆渊都没向他们展露小世界的原因。
毕竟还是临时员工。
“三年,你呢?”
李庸想也没想,直接答道。
契约上的每一处,他都记得十分清楚,甚至于倒背都不成问题。
“一样。”
朱宁说完,屋内的气氛便有些沉默。
三年的时间,便是在这修真界域中,也足以瞧明白一个的秉
。
而在达到互相信任、互相满意且有神真契约为公证之前,陆渊不会向旁露小世界的存在。
因为在这里,小世界的意义,远远不只是资源出产地那么简单。
“其实我觉得...不用那么长时间。”
李庸斟酌着说出这些话:“倒不是在背后说陆真传坏话,只是依据种种疑点来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