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4章 向死而生(2/3)
伸手指向右边的路:“那边,一直走。”
孟婧姞凑过来问:“央秀小学况怎么样?”
脸上又是汗又是灰的男说:“镇上
况最好的就是那里了,镇幼儿园和宣
中学的楼都倒了,只有中心小学的楼扛住了。”
就在这时,走过来两个,
给男
一个蓝色挂牌:“这是临时制作的工作证,大家都戴上,就地成立失踪
员登记处,统计失踪
员名单。”
眼看着两要走,男
拉住他们,低
说:“黄牌也给我一个吧。”
蓝牌是工作证,黄牌是救助证,男是镇政府幸存的工作
员,他同时也是灾民。
把一蓝一黄两个证挂在胸前,抬见边学道和孟婧姞还没离开,男
仔细打量他俩一眼,问道:“不是本地
?”
孟婧姞接话说:“燕京,来爬山的,赶上地震,车扔在路上了。”
男诧异地问:“那你们问中心小学……”
孟婧姞说:“刚才碰见一个,被压在废墟下,临终前拜托我俩看看他在央秀小学上学的
儿是否无恙。”
男从身后桌子上拿起一个笔记本说:“我带你俩过去,正好我也要去找几个老师帮忙。”
“那谢谢了。”
去央秀小学的路上,孟婧姞问了男几个救灾的问题,男
回答得
是道,接着孟婧姞又问了一句:“你家
怎么样?”
只一句,就像有一只无形的魔手,一下剥去了男眼中的光,让他的眼睛黯淡下来:“孩子他妈没找到,她是医生,镇医院楼全塌了……”
终于看到央秀中心小学了,边学道长出一气。
四层的教学楼,就像一个铁打的盒子,正面看过去,看不到一条裂缝。
尽管天色沉,但楼体上“有道集团”四个字清晰可见。
央秀中心小学的场,已经成了临时避难所,老师、学生和幸存的家长集中在这里,搭建抗震棚,准备露宿。
显然,尽管教学楼扛住了地震,但们已经不敢待在房子里了。
送边学道和孟婧姞过来的男找到两个男教师,说镇里想让他俩走出去送信,听见“送信”两字,边学道跟男
说:“我这儿有部卫星电话,可以跟外界联系……”
………………
震中重灾区之一的央秀镇终于有消息了,设在都江市的抗震救灾总指挥部上下为之一振。
与此同时,地震发生仅仅6个小时,全国各地就有20万志愿者奔赴四山。
身在震区的边学道和孟婧姞不知道,早两个小时,齐三书就已经带着他的“户外生存小队”开着三十多辆越野车挺进震区。
在重灾区之一的成县,齐三书把越野车当救护车用,运送从废墟下挖出来的伤员。
有些伤员失血过多,经不起折腾,齐三书就跟几个懂急救、懂伤处理和护理的队员一起,建起一个临时救助站,在救助站里,先给伤员做简易包扎,然后送往医院。
伤员里,有几个受伤的中学生,伤很重,用车送来不及,齐三书就给祝植淳打电话,让他派直升飞机过来接。
可是这时祝植淳已经没有飞机可派。
得知蜀都有“天行通航”这么一家实力雄厚的通航公司,天行的直升飞机第一时间被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征用,跟蜀都军区的直升飞机一起,执行救援任务。
拿着卫星电话,齐三书第一次跟祝植淳骂了娘:“就一架,你连一架飞机都他妈派不过来?他们还是孩子啊,没有飞机,他们挺不过两小时……”
越来越多的志愿者聚集在齐三书的临时救助站,着不同
音的志愿者,什么也不说,撸起袖子就帮忙。
很快,传来一个消息,两公里外的一个45度倾斜的滑坡区,挡住了很多从保安镇逃出来的幸存者,已经有在附近设法救援了,但还需要一批攀岩登山高手。
齐三书闻讯,立刻带过去帮忙。
离开救助站前,有写了遗书,遗书不长,大多是一句话:
“亲的爸爸妈妈,我去救
了,不管结果如何我不会后悔。”
“如果我有什么不测,请原谅儿子不孝,因为我不能见死不救。”
“……”
所谓英雄,就是他在某个时刻的抉择。
………………
天还在下雨,碎石子不时从山坡滚落,惊魂未定、满身伤痕的幸存者们已经没有勇气爬上这个陡峭山坡。
后赶来的齐三书和所有志愿者一起,在湿滑的山坡上搭起了梯。
有的一只手抓住树枝,另一只手抓紧下面的
往上拽;有的
只能半趴在山坡上,双手死死抠住石
,伸直一条腿让下面的
攥着裤腿往上爬。
许多的手划开了
子,但没有一个
松手,他们用仅剩的力气大声呼喊山坡上的
躲避滚落的石子,原本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