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7章 特殊感情(2/2)
吸收理论。】
(a.einstein,phys.zeit.18(1917),121.)
【在辐的发
和吸收理论的基础上,我尝试提出一个新概念:受激发
。】
【按照能量守恒的要求,并考虑热平衡的况,可以推导出辐
场在单位频率范围内的能量密度uν=a21/b21·1/e^hνγkt-1。】
【其中自发发系数与受激发
系数之比为a21/b21=8πh/λ^3。】
……
我有没有告诉过你们,上一世的李康平博士研究生的主攻方向是激光。
李康平穿越的前一秒,他在清华大学的实验室里做激光实验。
关于激光,李康平有着特殊的感。
激光的基础概念是因斯坦提出来的。
因斯坦在旧量子论的基础上首先引
受激辐
概念,建立了辐
的发
和吸收理论。(1917年)
美国休斯实验室的梅曼(t.h.maiman)研制出了全世界第一台激光器(1960年),梅曼被认为是“激光之父”。
从因斯坦首提基础概念,到梅曼首次做出红宝石激光器,经历了四十几年的时间。
激光从无到有,其理论完善、技术路线摸索、诞生应用产品,是一段漫长且复杂的探索之旅。
并不是直接就有了激光器,在激光器问世之前,它的前身是微波激器。
微波激器诞生于1954年,它的父亲是美国物理学家汤斯、苏联物理学家
索夫和普罗霍罗夫。这三位父亲共同荣获1964年的诺物奖。
在微波激器诞生之前,我们需要一个理论概念---受激发
。
受激发这一学术名词在1924年由范佛莱克(j.h.van vleck)提出。
1922年的春天,李康平在纽约起一篇新论文---《受激发
》。
《受激发》看上去跟《物质波》并没有什么关联,反倒是跟李康平的第一篇论文《黑体辐
和光量子》有一定的学术思想承接
。
话说《黑体辐和光量子》已经被
们遗忘了,确切的说,李康平的处
作品从来没有受到学术界绝大多数学者的重视。
【……把上式带(16-1)式,得到黑体辐
的普朗克公式……】
【……根据前面的推导,若不引受激发
,则式(15-2)和式(17-1)分母中的“-1”就不会存在,这将导致与普朗克公式相抵触……】
李康平写至夜,考虑到论文发表周期,他认为有必要在最近这段时间写完《受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