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章 直视历史(1/2)

“《鬼子来了》?那这一定是抗战剧了?”

贺铸听到郭大路的话后,顿时就有点没兴趣了;“郭爷,现在的抗电影、抗电视剧,都快烂大街了,据说华夏影视城里,每年剧组里杀死的鬼子都有好几亿,这都已经成了一个笑话了。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还有没有别的类型的剧本?这抗题材的实在有点惹厌了!”

郭大路道:“嘿,老贺你还挺挑剔啊?”

他从办公室里抽出了打印好的剧本递给贺铸:“老子的剧本你还敢怀疑质量?你先看看再说吧,老张说起你要剧本的事后,我这是特意给你准备的,你要是不喜欢的话,过两年我自己来拍算了!”

贺铸眼睛一亮:“连你都想拍?那我可得看看!”

众所周知,郭大路的电影几乎就没有烂片,就连最没有逻辑,最不像话的《东成西就》,也是电影界里常青树,到现在依旧有很多在网上观看浏览这部戏,而且每到逢年过节的时候,这部戏也是各大点电影频道的出现次数最多的一部电影。

之后的电影就更不用说了,或许有的电影在艺术成就上不高,但在商业运营上却都是大获成功,从郭大路出道至今,就没有拍出过真正意义上的烂片。

他现在这么郑重其事的说起这个剧本来,贺铸当场就觉得有戏,也不说不喜欢抗题材的话了,而是坐在郭大路的办公室里,现场就看起了剧本。

《鬼子来了》这部电影,在异世界曾经引发了很大的轰动,自从拍出来之后,就一直被国家禁止放映,因此这部电影只能在盗版光盘上或者不知名的小网站上看到,几乎就没有公映的所在,因为这部电影揭露的东西太真实,太过于血淋淋,引起了很多的不满,刺痛了某些的敏感的心灵,因此一直被禁制上映,倒是在国外电影院里放映过很多场。

故事的节有点复杂,讲述的是抗战争末期,发生在山海关附近的一座名为挂甲台的偏僻小村子。

一天夜里,有把两个装着俘虏的麻袋押送进了村民马大三的家里,其中一个是本兵,另一个是翻译官。本来答应好了八天以后来取,结果此后再就也没有音讯……

这两个俘虏在村子里关的时间一久,村民们便商议将二处死,以避免麻烦。本兵花屋小三郎起先决意以死殉国,而翻译董汉臣则利用语言上的障碍争取求生的机会。

在多次试图处死两未果之后,村民们认定他们命不该绝,就一直把这两个俘虏秘密关押在村里。

六个月之后,花屋小三郎决定报答马大三和众村民的不杀之恩,提出与村民完成一笔易:村民一方把他和翻译送还给宪兵队,而军方面则以两车粮食作为换条件。

在马大三的主张下,经过一番商议,村民接受了花屋的条件,并且签字订约。众一并护送两个俘虏返回宪兵队。到宪兵队后,尽管队长酒冢感到有辱武士道,还是同意履行那份约定,并率部队将粮食送往挂甲台。

粮食运抵村内,军召集全村老小饮酒欢庆,共享吃喝。当欢庆进行到一半,酒冢突然向部下宣告天皇已经向盟军投降、本战败的消息,于是形势出现突变,军开始杀戮无辜民众,整个村落化成屠场,又纵火将这一山村化为灰烬。

在这一灭项之灾中,只有马大三一幸免于难。不久,中国军队接管了军大部俘虏,花屋所在部队也在其中。一个雨天,马大三假扮成烟贩,手持利斧冲进军俘虏营,见就砍,鬼子死伤数

而他最终被国民党士兵所擒,被判处死刑。执行死刑的正是那个与他们曾经朝夕相处花屋小三郎。

这部电影的讽刺意味实在太过强烈,不但讽刺了,更是华几千年来的劣根的展现了出来。

凡中国与外族的殊死争斗,敌阵中必有中国

这简直是个千古不变的道理!

汉武帝征讨匈,有前宫在匈王帐中出谋划策;抗战争中更是伪军比寇数量都多!

这部片子中着重刻画了翻译这个角色,这个懂本话的翻译官,几乎没有一句是在“直译”,这种国对国的欺瞒才是最可悲的事

而且这个翻译在被村民释放后居然给鬼子队长出主意让鬼子爽约,结果招来一句奚落:“我们不像你们中国那样不讲信用。”

这句话对所有中国来说,都极为刺耳,但又无法反驳。

因为从来就没有那个国家,在战争中会像中国那样出现这么多的叛徒,也从来没有一个国家的民族会软弱到这种眼睁睁的看着屠刀落下还不知道反抗的地步。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都选择了对历史的遗忘,对于以前的黑暗与耻辱都是避而不谈,似乎自己只要不关注,这过去的事就不存在了一般。

可若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连直面过去耻辱的勇气都没有,那么这个国家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