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五章 示范(1/2)

“郭先生,剧本里物的形象,我们开会讨论过了,但总是有一种雾里看花的感觉,摸不透物的内心,还有语言对白方面,我们总觉得缺了点东西。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在郭大路来到京都话剧团之后,邵红旗恭恭敬敬的把郭大路请进了会议室,“您写的本子实在是太好了,可是我们水平有限,理解的不太透彻,这就得劳烦您给我们讲一下了。”

会议室里已经坐满了,见到郭大路进来,所有都站起身来,掌声响起,大家看着郭大路的眼光,都流露出十分钦佩的色。

话剧有多难搞,只有从事话剧行业的才会了解,这东西就像是戏曲,甚至比戏曲都要难搞。

如果能排练出一幕好的经典的话剧,那么这个话剧就可以一直演下去,再过一二百年还会是这个样子,绝不会有很大的变化。

就像是戏曲,明明都知道剧,也都知道唱腔念白,但观众们还是喜欢看,喜欢听,从来就没有喜新厌旧这个说法,这是一种剧与表演技巧上的展示,观众们虽然也在看故事,但也在品味演员的表演功力与表演技巧,这跟流行歌曲截然不同。

流行歌曲只是流行一阵子,之后便很快被遗忘,只有经典的歌曲才会被反复咏唱,而经典歌曲吸引的还是唱腔技巧与音色的美感,大家品味的就是这个味道,跟流行歌曲已经是两种类型了。

只有超越时代的作品才能长久,而经典戏曲与话剧就能做到这一点,有些歌曲也能做到这个地步,但一些流行文化就不行了,它们会随着时代车的转动而渐渐的消失在们的视野之中。

本来话剧团的演员们对郭大路写的话剧都抱有怀疑的态度,这种怀疑不是说他们一定就认为郭大路写不好话剧,而是总有那么一点迟疑,那么一点的不服气,连他们专业话剧都搞不出好的作品来,他郭大路凭什么就能搞出来?

不过这种迟疑与不服气,在他们看完剧本之后,全都消失掉了,取而代之的则是无尽的钦佩。

这部《茶馆》,里面二十多个物,每个身份不同,遭遇不同,说话的方式也不同,一个个连番上台,有的甚至只有一两句台词,可是虽然台词少,形象却很饱满。

这种形象的饱满,并不是看完剧本,这里面的角色形象就自动跳到脑海里,而是让你觉得这里面的物就应该是这个样,整个本子基本上原汁原味的还原了当时的一种社会场景,最起码给的感觉就是,以前的社会形态就是这个样子。

一部戏能让觉得这确实是现实记录,这就非常厉害了,而《雷雨》的矛盾冲突虽然激烈,但巧合的痕迹太过明显,让一看就只是话剧,而不是生活。

只有当一部戏,让你在看的时候,不觉得这是一部戏,就像是真实发生过的一样,而直到看完之后才明白过来这只是一场戏的时候,这才是最大的成功。

因为它将你的感全都拉进了剧中去了,就像好的文学作品,看的时候心摇曳,明知书中物是假,可还是为里面物的悲惨处境感到伤心。

这部《茶馆》,剧团的在看完之后,就展开了大讨论,只是因为缺少原作者的提点,他们总有一种隔靴挠痒的感觉,老是不能进物的内心,就连里面物对白时的动作与语气也无法拿捏。

遇到这种事,就只能让原作者来指点一下才行,不然他们不可能吃的透里面的物,吃不透角色,想要把这个角色圆满立体的呈现出来,那简直就是不可能的一件事。

郭大路一进会议室,听到的都是询问物形象的事,对于整个故事的理解,倒是没有发问,因为茶馆里的故事都能理顺,就是物难以掌控。

“那好,咱们集中讲一下,我们先从物形象上说起,第一个主角自然是王利发,他也是贯穿始终的一条线,这个呢,心肠不坏,有点油滑事故……”

郭大路在会议室里坐了一会儿,发现坐着说话很不舒服,直接让把桌子搬走,“要想演好这个物,你就必须有生活,你得体会到这个在茶馆里应该是什么样子,应该怎么说话,与不同对话的时候,会有什么样的语气。”

话剧少丁玲玲举手道:“郭爷,您自己也是一个演员,您这样光说不怎直观,要不您给我们表演一下怎么样?”

邵红旗狠狠瞪了丁玲玲一眼,“好好听大路说,别那么多事儿!”

郭大路笑道:“那好,我就来演一下,咱们从来!”

他说到这里,从会议室里找出两本书拿在手中做道具,轻轻对敲了两下,站在会议室中间,随着敲击的节奏,中发声,“我,大傻杨,打竹板儿,一来来到大茶馆。大茶馆名裕泰,买卖兴隆真不赖……”

郭大路说进角色,立马就能进,上一秒还是郭大路,下一秒就成了唱数来宝的大傻杨,这角色切换之自然,台词之熟练,态动作之传,简直活活的就是一个唱数来宝的要饭花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