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2 《自然·能源》审稿意见归来(二合一大章,求订阅)(2/4)

面,确认是进入大使馆办理签证的入口,这才和吴菲菲她们站在队伍的尾端开始排队。

主要是为了保险,万一排了半天结果发现他们是排队买房子之类的,那就尴尬了,排了个寂寞。

队伍很长,排队的人基本上都是预约了下午一点四十五分面签的。

因为距离预约的面试时间还比较远,门口的警卫并不放行,所以队伍一动也不动。

由于没有手机可以打发时间,许秋便和学妹聊起了天。

开始他们还在讨论签证面试相关的事情,吴菲菲还能偶尔插几句话,但话题很快转移到了科研方面,涉及到ptq系列给体材料的优化,吴菲菲只能在一旁干看着。

韩嘉莹首先表示:“ptq系列给体材料当下的性能还不错,师兄有没有进一步优化改进的方案呢?”

许秋回应:“方案倒是有,但我认为现在不用急着对ptq1进行分子结构的改良,先把手上的工作整理好发表了再说,至少要把j4、h5这两个工作‘卖’出去,j5可以暂时先放一放,就像之前h3体系那样。”

j5材料的光电性能许秋在模拟实验室中试验过,器件性能并没有j4高,这个变化趋势和之前得到的“j3的性能弱于j2”结果一致,表明j系列给体中,带有烷硫基侧链的bdt,光电性能上不如正常烷基侧链的bdt,因此许秋就没有让学妹继续做j5。

在有新的更好的体系可以做的时候,一些“失败”的体系可以暂缓发表,等什么时候新领域研究受阻,或者恰好需要这样一个新的体系的时候,再重新拾起也不迟。

比如之前学妹开发的h3系列材料,最开始的时候因为器件性能较差,如果要把工作发表出来,可能只能发表acsami级别的文章,所以就没有写文章,后来被田晴选中,应用到了她的体系中,有望发表更高档次的文章。

这是一种可以最大化科研成果的策略。

韩嘉莹乖巧的点点头,同意了许秋的建议,随后说道:“我也有一个想法,之前魏老师不是说要找蓝河买刮涂机器嘛,等有了刮涂机器,我觉得可以用在ptq1的体系中,这个给体材料的适应性感觉很不错。”

“这个想法确实可以,”许秋想了想,补充道:“我们把ptq1和idic结合,整合大尺寸、刮涂、厚膜这些概念,甚至可以试着分析一下当下的体系理论上生产每度电的成本,和其他类型的太阳能电池器件做一做对比,虽然这个数据只是实验室内部的,但近些年很少有人做这部分工作,我们可以把这个概念提出来。”

之前,许秋在学术圈里没有什么影响力,因此就是按部就班的积累学术成果,不断发表大大小小的文章,同时提高自己的科研综合能力。

现在情况不同了,许秋《焦耳》综述文章已经发表,《自然·能源》正在路上,之后可能还有机会发表cns,他在有机光伏领域的影响力已经不容忽视。

所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许秋认为他现在有义务给同行们提个醒:

有机光伏领域最终的目标是用光伏器件发电,其实就是在和传统的已经实现商业化的无机硅电池竞争,成本问题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指标,这也是他当初设计ptq1这个材料的初衷。

这时,吴菲菲突然插话道:“许秋、韩嘉莹,你们两个平常聊天就是这种状态嘛,一直在讨论学术?不觉得有些奇怪嘛……”

许秋反问道:“奇怪吗?”

韩嘉莹也附和道:“我觉得挺正常的呀。”

吴菲菲解释道:“我是说,你们平常就不会做那种……情侣会做的事情吗?”

许秋伸手把学妹搂了过来,还做了一下短暂的人工呼吸,一触即分:“是这样吗?”

吴菲菲忙摆摆手:“注意点影响好伐,光天化日之下,你们居然……”

许秋耸了耸肩:“这不是你提的嘛,再说我刚才找好了角度,其他人的视线刚好被学姐你那宽厚的肩膀挡住了,看不到我们的。”

吴菲菲:“……”

人继续排队等候,不知过了多久,队伍终于开始移动了。

许秋他们跟随前面的人移动到之前看到的小门入口,这里有一个守门的警卫和三位工作人员,这些人全部都不是老外,对方要求许秋他们出示护照、ds-160表格,以及面试签约确认件。

许秋出示材料,经过工作人员核验过后,拿到了一张入场卡。

这张入场卡明显被反复使用,有些破破烂烂的,上面的字都已经被磨得非常模糊了。

随后,进入大楼,许秋他们在墙面标语的指引下,乘坐电梯上楼,到了八楼。

走了几步,再次遇到一道关卡,通过之后就是漂亮国大使馆了。

许秋之前对大使馆有所误解,以为漂亮国在其他国家的大使馆所在区域,就是属于漂亮国的领土,后来查过资料才知道并不是这样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