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0 举国之力推一本期刊(求订阅)(2/3)

平均水平,在同领域中就是前5%,超过了95%的同领域其他文章,发表在二区期刊上的文章,平均水平在同领域中是前20%,以此类推……

中科院的这种分区方式,导致中科院分区中1区和2区的杂志非常少,而汤森路透分区q1的期刊数量远远多于中科院1区杂志。

因此,会出现有的人发表的文章按汤森路透jcr期刊分区标准算一区,而按中科院分区算二区甚至三区的情况。

不过,这种分区方式非常符合种花家的国情,可以更好的激励科研人员搞科研、发文章的热情

但同时也会导致一些问题的出现。

比如,某年《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期刊分区表》发布后不久,就引发了科研人员的热议。

大部分都是吐槽的,有人还做了一系列表情包:

熊猫人甲:“你今年的科研工作怎么样?”

熊猫人乙:“哎,不怎么样,就发了三篇二区。”

熊猫人甲:“哦,那确实不太好,都是些什么刊物啊?”

熊猫人乙:“《自然·通讯》(nc)、《漂亮国科学院院刊》(pnas)和《科学·进展》(sa)。”

熊猫人甲:“……!!”

段子只是段子,nc、pnas、sa这3本期刊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不言而喻。

出了这种诡异的分区,中科院分区的“专业性”自然是饱受诟病,比如说,伐南理工大学就表示将改用jcr分区作为期刊分区标准。

当然,中科院这样进行分区,肯定也是有一定依据的。

这3本期刊降档最大的原因,可能还是中科院期刊分区中综合期刊数量少,断档严重。

这几年,分区中的综合大类期刊不到60本,原则上分区按照大类学科中前5%为一区,算下来,综合1区就该有3本,上下浮动不超过1本。

sa虽然是根正苗红的《科学》子刊,但前一年才正式有了影响因子,所以之前中科院期刊分区里也没它。

今年要把它正式列入分区中了,那么问题来了,把它放在哪里呢?

在以前的中科院分区里,综合1区就是“四大金刚”:《自然》、《科学》、nc、pnas。

sa的出现让中科院期刊分区犯了难,把它放一区吧,超过标准的3个太多;

放二区,它和nc水平差不多,二区sa影响因子比一区的pnas还高,好像也不太合适。

而且,就算是在一区“四大金刚”里,《自然》、《科学》的水准口碑也是远超pnas和nc,中间相差了一个段位。

因此,中科院分区这次干脆拉开区分度,在一区里只放了top2。

然后,将3本相近的期刊都放在了二区,再加上1本综述期刊national science review《国家科学评论》,一共4本二区期刊。

这样操作下来,综合大类期刊的这几项数值分别为:总54本,一区2本,二区4本,一二区合计6本,一区比例3.70%,二区比例7.41%,一二区合计比例11.11%。

虽然这样操作,一二区期刊的比例要比其他大类的20%少的多,但主要也是为了与降到三区的scientific reports《科学报告》进行区分。

《科学报告》是《自然》出版社旗下的新刊,本来最开始对标的是nc,宣传的时候也是号称“小nc”。

结果影响因子一出,好家伙,5左右,不到nc的一半,加上综合类期刊本来就少,直接就被打到了三区,成为了“水刊”之一。

另外一个让中科院做出这样分区决定的可能原因,是这些期刊每年收种花家太多的版面费了。

pnas,它是漂亮国国家科学院的院刊,影响因子虽然不高,只有10左右,但也是公认的世界四大名刊,即《自然》、《科学》、《细胞》、pnas之一,是百年经典期刊。

近两年来,国内一共在上面发表了874篇文章,pnas非oa(开源)的版面费是1640刀,oa文章2200刀,平均算2000刀,这样就是170万刀,也就是1172万软妹币。

考虑到pnas在世界上的学术声誉,这个价钱还能接受。

但nc和sa就太烧钱了。

sa,在刚创刊没有影响因子的那两年,国内在上面发表的文章数量排世界第三,低于漂亮国和德意志,但在有了影响因子后的两年,种花家文章数就一跃超过了德意志。

sa是本oa期刊,每篇文章的版面费是4500刀,国内的学者近两年一共发了300多篇,那就是140万刀,大约花费965万软妹币。

最厉害的是nc,版面费5200刀。

国内这两年在nc上一共发表了2000篇论文,版面费5200*2000=10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