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3 领路人(求订阅)(2/2)

,目前主要缺光源的数据,j2、j3还需要合成……”

许秋吩咐她把几种材料改名后,学妹没多想就直接同意了。

她这边手上四个工作,难度不大,排队依次投出就是。

尤其j系列的几种给体材料的效率都是12%以上,只要不是文章写的太差,现阶段在am、jacs、ees上灌水都没太大的压力,再不济也能发在am大子刊aem上。

另外,这学期学妹是大四上,学分已经修了140分左右,只有一门生产实习和一门专业课,课业压力也不大,可以将主要精力放在科研上。

邬胜男:“接下来的研究方向,主要延续之前的fnic体系,改变d单元的主链共轭结构,目的是得到超窄带隙的非富勒烯分子,计划合成的分子包括ihic、4tic……”

博后学姐的研究思路是她自己提出的,然后在组会前把规划ppt给许秋看了一眼。

许秋看过之后,发现博后学姐的思路和他之前打算给她安排的研究方向略有差别,不过大方向上是一致的,实验路线也很合理,就没有多加干涉。

而且,邬胜男把目标定位在超窄带隙的非富勒烯分子,也就是近红外的受体材料,刚好也可以和许秋之后要做的半透明、叠层器件相契合,本来,近红外的体系只有ieico衍生物一种选择,现在开发出其他体系使得选择变多,也意味着效率提升的空间更大。

反正,只要大方向正确,邬胜男能够主动寻求研究方向,对许秋来说也是件好事,可以节省不少精力,要是什么事情都靠他来安排,扮演一个保姆的角色,那真的挺累人的。

至于放假前邬胜男帮许秋合成的,包括idic在内的六种非富勒烯受体材料,她并没有提,虽然这些材料虽然是她合成出来的,但归属上算是许秋的。

有点类似组里招本科生干活,合成出来的材料都不算本科生的成果。

只不过现在情况是反过来了,博后帮刚毕业的本科生干活。

当然,许秋肯定也不会让别人干活,到时候应该会选择给邬胜男让一到两篇一作文章过去。

而且,文章太多,他一个人也写不过来啊……

莫文琳:“继续开发h22:itic:ieico,以及j1:itic:pdi4-b4t三元共混体系……”

和邬胜男不同,莫文琳的计划还是比较中规中矩的,就是完全按照了许秋给她安排好的路子走。

倒也不难理解,莫文琳算是真萌新,刚刚踏入这个领域,两眼一抹黑,自然要充分的抱大腿,而且她已经尝到了甜头,之前三元h22:itic:pcbm投稿了am,现在已经送审了,大概率能够发表。

这个工作虽然莫文琳是排在许秋前面的共同一作,但她自主做的事情很少。

想法是许秋提的,全程实验也都是许秋、韩嘉莹以及陈婉清他们带着做的,只有文章是她主笔的,但许秋和韩嘉莹也参与了修改和提议。

选择大于努力,大概说的就是现在。

只要跟对了人,文章真就像大凤吹来的一样。

而且,许秋在暑假期间,通过模拟实验室又摸索出来了几个性能优异的三元体系,只是还暂时没告诉莫文琳,到时候又会是若干篇文章。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