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临门一脚(2/2)
拟实验室中得到的数据,虽然也是真实有效的,但是来源不明不白的,不能直接拿来使用。
不过,他并不打算直接用摸索出来的最优条件。
一方面,现在实验室中的p2fbt4t-2od材料,是反应时间在12小时的p12型。
而最好的条件为p10型,因此即使用“最优条件”也不是“最优条件”。
另一方面,更主要的原因是,假如器件能一次
提升太多,比如效率直接升到9.6%,魏老师就会对器件
能有更多的期待。
他会想着:“才第二次做器件,效率就从8.8%提升到9.6%,那再尝试几次不是分分钟10%?”
可实际上,许秋已经做了八批器件,能用到的优化手段都用了,才堪堪达到9.7%。
对于如何进一步提升器件能,仍然没有什么
绪。
他之前也尝试过再次对旋涂进行高阶推演。
可消耗500积分,看了几遍作演示,却发现并没有什么收获。
因为高阶推演中的作,他现在能学的都已经学会了,无非是
涂、热涂、先慢后快这些。
而且,系统也只是传授他这些作方法,具体什么方法最适合他的体系,系统也不会告诉他。
全靠自身领悟。
况且,实验作对材料光电
能的提升,也是有限度的。
假如一种材料的上限就是9.9%,那么不管多么华丽的作,最终的结果也只能是无限
近9.9%罢了。
许秋其实也想到了一些其他的路。
比如,把电池器件的有效面积从0.09平方厘米,缩小到0.04甚至0.01平方厘米,效率肯定会有所提高。
就连作方法他都规划好了:
先在不锈钢钢板中间掏一个2毫米边长的正方形孔,然后贴在电池基片的表面,再用太阳光模拟器测试,电池器件上光照
的实际面积就是0.04平方厘米。
只是,这种方法和自己骗自己也没多少区别。
但假如到最后实在没办法了,这个方法也未尝不可拿来一用。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