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章 请君入瓮来(1/2)

闺房里无。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李汝鱼没有多想,随意找了件衣服盖在那子身上,继续在徐府的影里游走,虽然地形图有误,但此刻徐府已沉睡,找个书房不难罢。

这才是读书的世界!

站在徐继业书房里,李汝鱼内心震撼。

徐府中堂后行,穿过一段廊桥栈道便是并行两院,一院华丽,雕楼玉彻并排数间,似是徐继业和夫小妾卧榻的主院;一院清幽,假山水榭亭台楼阁皆有,栽着梅兰竹菊,致典雅,正是书房。

或者称之为书院更合适。

书房两间,珠帘门相接,右侧一间书柜林立,藏书之丰让眼花缭,李汝鱼随意拿了几本,借着窗外星辉翻了翻。

《重山石记》、《斋溪文集》、《长生风》、《论君策》、《青玉歌》……

都是些古豪今儒的大作。

这倒是不怪,毕竟徐继业是正儿八经的科举仕,且徐家世代书香,这些藏涉猎虽广,也只不过是徐家的底蕴之一。

真正让李汝鱼吃惊的是《斋溪文集》、《长生风》这两本,书中扉页有印。

大凉太祖定国之后,杯酒释兵权,又提出与文共治天下的基本国策,使得大凉的读书地位骤然拔高,世代以下,清流名儒便成了大凉天下的鼎柱。

偏生读书风骚,每每看到有好书好画或者好贴,便会盖上自己的宝印。

又以两百余年前,大燕昭王后造反复国时,坐龙椅的那位凉文帝为甚,这位谥号为“文”的君王一生有印无数,有事没事就在名画名帖上盖印。

当时他得到一幅大燕朝画圣的《春雨望烟》真迹,不释手,稍有闲暇就拿出来把玩一番,心中一阵骚动便要落下一印。

半年之后,那幅《春雨望烟》上竟有凉文帝玺印十数处,让啼笑皆非。

但也使得《春雨望烟》价值连城。

宫廷保存了百余年后,仁宗朝时西北叛,大将军霍燕青挥师平定西北,仁宗陛下高兴过了,不仅封其为王,还将《春雨望烟》赏给了他。

后来霍燕青找到慕容天河,揭竿而起光复大燕,兵败被杀,《春雨望烟》不知是毁于战火还是流落民间,自此再无踪迹。

所以藏书印章实属正常,但诡异的是这两本书皆有两印,篆体,一印“秋湖”,一印“东篱”。

秋湖,是徐继业。

号秋湖先生。

而东篱则是苏伴月,字韵儒,号东篱居士。

这两本豁然是那位被灭门的清流大儒苏伴月的藏书。

李汝鱼又去翻了一阵,发现藏书之中,十有其四五盖有“东篱”章印,又加盖了“秋湖”印,难道是当年苏伴月被灭门后,徐继业收集过来的。

仅是这些藏书就价值连城。

看来当年苏伴月得罪北镇抚司而被灭门一案,并不是表面那么简单。

这位徐知州水着呐。

藏书间隔壁是徐继业看书泼墨的地方,桌椅皆是百年梨花木,笔墨纸砚无一不是价值千金的品,尤其是那两方玉石镇纸,一貔貅一彩鸾,栩栩如生令不释手。

闻着沁心脾的书香墨味,李汝鱼由衷感觉,有钱真好。

收慑心,翻箱倒柜寻着暗卡,徐继业若是和临安大物有书信往来,必然藏在隐秘处。

还真找着了暗格。

有几封书信,徐继业确实和临安某位大物有来往,李汝鱼看了一阵,皆是官场上的利益勾搭,最后找到一封关于自己的书信,仅有几句:彻查北镇抚司江秋房缇骑李汝鱼,若是异,诛之,若是大燕慕容一族后,活捉密送临安。另,秋歌临安一事已呈垂拱殿,静待圣意。

所有书信皆没有署名落款。

李汝鱼唯有苦笑,有些怪,这些书信徐继业为何不烧毁。

保留起来作甚,是在给他自己留后路?

将书信原封不动放回,又寻了其他地方,无所收获,李汝鱼悄然退出书房,在影里游走,所幸被自己打晕的那子还没醒过来,得以不知鬼不觉的离开徐府。

只是李汝鱼怎么也没想到,在他离开徐府的时候,影里站着个

一身儒衫的徐继业。

真以为我徐府是市井瓦子,可以让你来去自如如履平地,那是我请君瓮来——否则你那么容易找到那些书信。

只是吃了个暗亏,没料到儿被他撞见。

徐继业冷冷的看着李汝鱼的背影,扯起一抹嘲讽的笑。

一如在看死

回到公衙,李汝鱼换了衣衫,重新清洗了咬伤,包扎后躺在床上沉思。

临安那位大物在意自己的身份。

因为自己是赵长衣送进北镇抚司的,如果是异,很可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