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大观园(大地加更3)(1/2)
,最快更新从1983开始最新章节!
随着天气渐转暖,《便衣警察》的前期筹备总算告一段落,许非把最紧要的都忙完了,也得空喘
气。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清晨时分,天光微露。
昨儿夜里下了一场不知是雨是雪,偏生早上起来温度又升高,冷热混糅,空气闷乎乎的。
许非穿着一套梅花运动服,从后海边上跑回来,没进百花处,在东
往南折,进了护国寺巷。
早点铺子刚开张,小门脸,一对小夫妻,媳儿挺着肚子,一内一外忙着,偶尔在热气升腾中互相瞧一眼。
“来五个包子,一碗蛋花汤。”
“好嘞,里面请。”
许非坐到里面,小媳儿端上筷碟。
这家铺子刚开不久,味道还不错。许老师已经放弃做饭了,天天在外面吃,实在不动才自己煮面条。
不一会,包子上来。
他不习惯蘸酱油,倒醋,然后拨点辣椒,结果一拿醋瓶子,空的。
“老板,还有醋么?”
“没咧,还没去买。”
小媳儿找了找,有点急,“有俺们自己吃的醋,你看行么?”
“也行。”
遂拿来一大壶。
许非闻了闻,嚯,这一子酸味绝对够劲儿,养活十个林妹妹都没问题。
“这是晋省的醋吧?”
“你能闻出来?”小媳儿惊讶。
“可你音不像啊。”
“俺老汉是那边的。”
许非点点,拨里点辣椒搅了搅,夹个包子一蘸,似乎跟后世没啥区别。
待吃过早饭,天光大亮,一连串的胡同也苏醒过来,上班的,做买卖的,打孩子的,织成一片市井生活。
许老师买了几份报纸,推开院门,就坐在新装的石墩子上看。
开春了,小院也慢慢拾掇起来。
东面拉了葫芦架,西面拉了葡萄架,葫芦架下面是石桌椅,葡萄架下面是秋千。
诶,葡萄架为什么要绑秋千呢?
着的土上杂
清除,打算种上花,他甚至想挖个小塘,扔里俩睡莲,又没那么大地方,只好买了几个扁
方形水缸,养养乌
、红鱼和碗莲。
“著名作家王蒙将出任文化部部长。
记者前去家中采访,踏进房门,发现张贤亮、冯骥才已捷足先登。王蒙笑着说,我读高中的儿,曾斜视着对我:‘你也配当文化部长?’”
啧,这年啥都敢写。
许非暗暗称奇,继续往下看,这条就有意思了。
“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夏时制,具体作法是:在今年的5月4凌晨2时整,将时钟拨快一小时,即将表针由2时拨至3时。
到9月14凌晨2时整,再将时钟拨回一小时,即将表针由2时拨至1时,夏令时结束。
各省市地区要切实执行规定,各街道、乡镇部要挨家挨户通知,讲解,确保政策落实……”
嗯?
许非挠挠,小时候不记得有这出啊!周围
好像也没提过,莫非是自己镇子没执行?
说起夏令时,中国从今年开始实施,一直持续到1991年。今年是第一年,从5月4起,其余年份都是从4月中旬的第一个星期
,到9月中旬的第一个星期
。
当时国家能源紧张,电力供应不足,夏季昼长夜短,为了节约能源,鼓励大家早睡早起,才实施了夏令时。
反正许非没啥印象,这会仔细想了想,忽然很庆幸。
上辈子生是二月份,跟夏令时没关系。但那些在1986年-1991年夏令时阶段出生的盆友,最好问问自己爹妈,当初有木有调钟。
如果调了,你的出生时辰就可能不对了!
许非扫了几份报纸,就像后世睁眼先刷四十分钟微博一样,吸收了大量奇葩消息。随后看看时间,推车出门,赶往宣武的南菜园。
今儿没事,本想溜达溜达,结果出门就后悔。路程约莫9公里,道还没修,一走一颠跟车震一样。
南菜园在广安门附近,沟渠多,水量足,是种菜的好地方,明清时称为菜园村。并以一条河渠为界,北称北菜园,南称南菜园。
大观园便修建于此。
《红楼梦》已经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得到农民企业家赞助,重新开拍。甚至任大惠还借来两台摄影机,进展大大加快。
许非大摇大摆的晃悠进去,尚未正式开园,但曲径通幽、怡红院、潇湘馆、沁芳桥、蘅芜院等项目都已完工。
他上辈子来过,就记得潇湘馆的竹子好,然后那蜡像贼丑……
《红楼梦》的主要取景地在江南,等大观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