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四章 庆长三年(1/2)
中原合战,明军仅损失一万余
,京湖防线、清原防线的战力依旧强势,给予
军相当大的压力;反观
军,三路进攻部队六万余
,如今只剩下两万,东路和中路基本覆灭,自保都算是勉强,更别提反攻了。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因此,秀吉决定撤销中路军,秀家贬为东路军副大将,行长为军奉行,辅助总大将秀忠防守庆尚道,同时,调遣锅岛直茂、岛津义弘、黑田长政所部九千
并
东路军,使得秀忠麾下兵力勉强达到一万
,以荣城为据点进行防守。
由于影岛海战消灭了朝鲜水军,秀吉向秀保建议,由釜山守备军接管泗川,而泗川的两万军势则北上闻庆,由藤堂高虎暂代总大将,负责防守鸟岭一线的明军。
至于秀元,则率领剩下的一万四千
继续驻守清州,防备京湖一线的进攻。
实际上,由于中原合战消耗过大,在接下来的半年时间内,双方皆无力再战,直到九月末,明军才在中路发起了一次试探
进攻,由李景孝率军三千攻打鸟岭,在高虎的沉着指挥以及清兴等将的英勇作战下,明军非但没有取得太大进展,反而在撤军北还时遭遇了隆清父子的追击,李景孝的三弟李景义被隆清一箭穿喉,当场身亡,二弟李景忠也被铃木重朝率领的铁炮队所伤,险些丧命。经此一战,负责坐镇清州的董一元再也没有发动大规模进攻,这种
况一直持续到来年的春天。
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得知明军受挫,西路的秀元也决定趁火打劫,十月初八,他命加藤清正率领五千军势抢占天安废墟,另建新城,试图图以此为桥
堡,夺回竹岭南麓,将明军赶回平泽-成欢里一线。
竹岭之于
军,正如长城之于中华,乃是防备明军南下的重要屏障,麻贵也
知这一点,当初即便撤退,仍牢牢占据镇川和曾坪,为的就是控制云岭,为将来的大规模进攻创造条件。
起初,清正突袭镇川,为
军先下一城,麻贵随即率兵支援曾坪,使守军瞬间达到八千
之众,清正知其不可为,便率兵撤回镇川与明军对峙。麻贵也不想在此处多做耽搁,见
军无心再战,便率大部兵马回师水原。
虽说没能完全夺回竹岭,但天安和镇川以掎角之势钳制住了曾坪,也算是差强
意了,十月十五
,在留下三千守军后,清正率领余部返回清州,此后两军在云岭一线多有争夺,但直到来年二月,都没有发生太大变化。
相对于中路和西路的对峙,东路就复杂多了,得知忠朝阵亡,身为兄长的忠政悲愤
加,亲自率领本家两千军势
朝参战,先是在九月二十
攻克了竹边城,屠城以为忠朝报仇;后又在闻庆守备军的配合下夺回了太白、小白两山,将明军赶回了江原道;十月十八
更是攻克了丹阳,一度兵临堤川城下。
见此
势,驻守忠州的董一元和驻守原州的李如梅于二十
联合发动了第三次堤川合战,以三万军势一举击溃忠政率领的
军前锋,仅仅一夜,便将其由堤川赶回赤城,好在高虎及时出兵相助,这才阻挡了明军的攻势,使其不得不退回了丹阳,此后,两军便是以南汉江-太白山为界,保持了近四个月的和平。
截至庆长三年二月,
军依旧控制了庆尚、全罗两道全部、忠清道大部以及江原道小部分地区,两军基本沿竹岭-南汉江-太白山形成对峙之势,
军占据地区的面积约占朝鲜半岛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战局对明军来说仍不乐观。
自去年五月迁往釜山,秀保暂代总大将也快一年了,没有太多战事的打扰,他也乐得清闲,就在不久前,秀秋因为“行动轻率”(身为总大将亲自杀敌),被秀吉剥夺筑前名岛三十万七千石知行,而转封到了北之庄,成为一个仅拥有十万石高的大名,所谓树倒猢狲散,当初在他手下呼风唤雨的权臣,也都一溜烟地离他而去,比如此前挤走隆清的山
宗永,摇身一变,成为了加贺大圣寺六万三千石大名,而高尾又兵卫等家臣更是直接被三成延揽,协助他管理被没
藏
地的三十万石领地。
“主公还在想少主和御前吧?”晴胜坐在堂下,一边品着晋州的雪顶茶一边慢悠悠地说道。由于一年多没有战事,半岛南部的农业生产也逐渐恢复了正常,秀保麾下的将士也大多参与耕种,以减少对本土的依赖,同时,通过颁布一些较为宽松的政策,越来越多的朝鲜农民也从山上回到了田间,恢复了正常的劳作。
“哪能不想呢,这次御前生下男孩,我也算了了份心事吧。”秀保顺手拿起一块年糕放
中,津津有味地嚼了起来。去年腊月初八,菊姬顺利产下一名男婴,秀保知道后,参考秀长的
名“小竹”,为其取名“竹王丸”,并将这个
名定为大和丰臣家嫡子的通称,正式确立了男婴丰臣家少主的地位。
“再过几个月可能要有大事发生,你们看看能不能有什么方法让我提前回去。”秀保撤开了话题。
“大事?”晴胜忍不住问道,却又立即打住:“是臣多言了,不过以目前形势来看,除非战局有所转机,否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