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百年党争(1/3)

直到秀吉这么一说,秀保才想起来发生在文禄三年(公元一五九四年)的那件亲者痛仇者快的大事。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看过《大长今》或者《商道》的朋友都应该对剧中朝鲜王庭的党争有体会,李舜臣自然也和这件事脱不开关系。

正德元年(公元一五〇六年),朝鲜第十一代国王中宗(就是《大长今》里的那位),在大臣朴元宗等的拥立下,推翻了哥哥燕山君即位。

由于是被功臣们推举的傀儡,在行政方面,中宗不得不依赖于朴元宗等。相应的,以朴元宗为首的反正功臣们,在朝廷里组织起了一个勋旧派,代替国王进行政治运作。

为了铲除勋旧派,当朴元宗等反正功臣病逝后,赵光祖等新进士林儒生走上了历史舞台,他们被称为士林派。

随着士林派仰仗着中宗的支持一天天坐大,勋旧派与士林派也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因此,功臣派新党首洪景舟等在正德十四年(公元一五一九年)发动了的“己卯士祸”,捕杀了赵光祖等士林派首脑物,严重打击了士林派的势力。

中宗在这一重大政治事件当中毫无作为,既没能帮助赵光祖等挺身而出,又不能压制功臣派的气焰。他的表现宣告了朝鲜国王的失权时代开始了。

此后,一拥立世子的新兴政治势力抬。他们在国舅尹任和王室亲家金安老的领导下,与勋旧派在朝廷中展开了拉锯战。虽然世子派一度遭到功臣派的打击,但随着功臣派的核心物朴敬嫔被赐死后,世子派铲除掉了功臣派的势力。

然而世子派内部却发生了分裂,先是国舅尹任联合中宗的王妃文定王后尹氏,把金安老给赶下台,接着就是以两大国舅尹任和尹元衡(叔侄关系)为首的大尹派和小尹派的十年鏖战。

中宗薨逝后,大尹派拥立的世子继承了王位,也就是仁宗。但仁宗只当了一年的君主,在他薨逝后,尹元衡的姐姐文定王后所生之子庆原大君继承王位,也就是明宗。小尹派因此得势。

嘉靖二十四年(公元一五四五年),小尹派发动了“乙巳士祸”,铲除了大尹派的势力,文定王后垂帘听政,与尹元衡及其妻子郑兰贞的专权时代开始了,这也是《天下》的原型。

咂舌的是,就在这一年,许多大名鼎鼎的物降生了,其中包括六角义治、增田长盛、山内一丰以及山中幸盛,但是最重量级的物却是李舜臣,这不能不说是天意。

文定王后通过十几年的专权,弱化了君主的权威和影响力。明宗为了夺回权力扶植沈义谦等外戚牵制尹元衡,后东党和西党的雏形也慢慢形成了。

文定王后薨逝后,沈义谦联合尹元衡的门客金孝元等,发动政变将尹元衡赶下台,更以毒杀正室夫的罪名通缉尹元衡之妻郑兰贞。此后朝廷落到了以沈义谦和金孝元为首的士林派的手中。

明宗薨逝后,他的侄子被立为国王,是为宣祖,也就是李昖。明宗的王后仁顺王后开始了垂帘听政,为其弟沈义谦培养势力。这引起了金孝元等另一士林派强烈的不满,他们千方百计地阻止沈义谦一派进朝廷中枢。

前辈与后辈两士林派对峙的局面逐渐形成了,而真正促使这两大势力转变为东党和西党的政治事件,就是“乙亥党论”。由于金孝元住在汉城东部、沈义谦住在汉城西部,因此各自以他们两为中心,形成了东党(岭南学派)和西党(畿湖学派)。

此后东党奉许晔为领袖,而西党奉朴淳为领袖,他们两个与金孝元和沈义谦一样,都是当年打倒尹元衡的士林派的骨成员,也保持着相冲突的政见。

许晔依靠出使明朝的机会获取了宗主国的大力支持,在朝廷里担任司法机构的最高官职大司宪;而朴淳也历任了左议政、右议政和领议政等朝廷最高官位。由于他们的加,东党和西党的势力获得了空前的提高,进一步发展到了左右朝政的地步。

宣祖根本无力去制止两大党派争斗,朝政也因党派斗争而荒废,但是朝鲜两百多年的朋党政治时代却刚刚开始。

党与西党的党争到了一五九〇年前后达到了颠峰。东党的李山海继西党元老朴淳之后,坐上了领议政的位置,而西党的魁首郑澈和尹斗寿分别官居左议政和礼曹判书,比李山海低了一级。可以说,在决战前夕,东党占据了有利位置。

当时,宣祖最宠的两位嫔妃,是恭嫔金氏和仁嫔金氏。恭嫔生下的两位王子分别是临海君和光海君,仁嫔生下的王子是信城君。这样,王储之位的争夺围绕着这三位王子展开了。

不过,对于临海君和光海君不利的是,他们的母亲恭嫔金氏在二十四岁时就已经过逝了,失去母亲保护的他们很难和信城君对抗。然而,朝廷的政争很快就扩大到了**。王储问题上的东西抗争开始了。

党认为,临海君和光海君分别是宣祖的长子和次子,且光海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