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一章 拉包尔掠影(2/2)
船艇都没法通航的。
东岸选择莫图港作为开发新几内亚岛的前哨基地完全是一个偶然。首先这里有大量土著(即莫图
)生活着,与东岸商
进行过多年的贸易,东岸
对这里比较熟悉。再后来,因为一系列的因素,这些土著和东岸
闹翻,双方大打出手,土著死伤惨重,剩下的逐渐沦为东岸
的附庸。再然后,就是土地赎买的事
了,东岸
用了价值一千元的物资,从残存的莫图
那里买下来这个港
及附近的好大一片土地,并往这里移民,作为一个重要据点开始经营。
不过,拉包尔管委会的领导们还是想得太简单了。这里环境恶劣,基础设施也很差,几乎没愿意移民过来。再加上当地的莫图
在之前被杀戮过重,剩下目前也在持续搬离,东岸
几乎很难弄到足够的苦力来做工,因此无论是商
还是平民都不愿意来此受苦。
没办法之下,还是政府率先做出表率。拉包尔管委会集体表决后,决定将政府搬离相对舒适的拉包尔港,将莫图港作为新的首府。这样一来,很多不来也得来了,尤其是军
和政府公务
员的家属们。目前,莫图港已经有了大概两千名东岸
定居,有了一个行政中心的样子了。至于拉包尔,现在则是一座商业城市,当地有几家椰
厂、西米厂、建材厂、卷烟厂,同时有大陆移民过来开设的商店、餐馆、旅社,
超过一万(包括很多混血的美拉尼西亚
)。
不过别看拉包尔如此兴旺发达,但居住在当地的东岸其实并不满意。很多有钱的商
或工程师都把子
送到南边的澳洲读书,自己在当地工作或经商,可见当地的环境也没有多吸引
。
拉包尔管委会也看到了这一点,因此他们做出了一些努力。首先,莫图港新建起了大片漂亮的别墅区,这是给政府公务员、军
和工程师们居住的。小区环境相对不错,各类疾病的发病率很低,同时管委会也拿出有限的资金三万圆,配合移民部发下的补贴六万圆,打算在此兴建一座高规格的医院,给东岸殖民定居者服务。医院仿照的是本土赫赫有名的平安纪念医院——甚至就连名字都被取为莫图纪念医院——但规模要小很多,以节省资金。
同时,学校的教育也被提上了议事程。他们从本土高薪聘请了许多教师,由政府财政拨款,在莫图港西郊建起了涵盖幼儿园的莫图完全小学,给城内居民的子
提供基本的教育。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因为能有效减少
的流失。
当然减少流失的手段不仅于此,最重要的还是要让
们有工作、有收
。因此,当地的工商业最近也发展了起来。首先,他们在莫图港引进了橡胶树并开始种植,这里有难得的平原土地,东岸
将沼泽积水排
后,开辟出了许多大小不一的种植园。
种植园的劳动力以莫图为主,这使得东岸
不得不派兵征剿周边的部落,捕获
隶。
隶们在种植园内工作,照料椰子、橡胶及少量罗布斯塔种咖啡树,以获取微薄的收
,这些给当地原本死气沉沉的经济带来了一点起色。
城外当然也有一些从事粮食种植业的农民。这些都是拉包尔管委会“死皮赖脸”扣下的移民,同时也有少量登莱裁撤的军户及家属。他们主要种植甘薯,但这并不容易,因为这里的气候多变,有时候连续好多天又热又不下雨,甘薯藤很快就会枯萎减产,们不得不披星戴月实行
工灌溉,但很多时候并不奏效。
在这样一种不友好的状况下,农民们不得不饲养一些家禽或牲畜来提高收。以猪为例,因为劳动力缺乏的缘故,屯垦村子里的猪多是散养的,外来
一眼看上去,就可以发现这些猪很脏,很瘦弱,样子很难看,却又野
未改。要知道,这可是从欧洲引进的大白猪,素来以肯长
著称,结果现在混得跟野猪没什么区别,也是没谁了。
猪的数量大概只有的一半,寄生虫病还很多,本地又缺乏足够的兽医,因此数量增长很是缓慢。一
母猪生产时,一窝往往只有2-4
小猪,且死亡率很高,让当地农民们很是困扰。
基本上,猪在当地是一种财富的象征,是们拿来向城里
换钱的商品——农村嫁娶时,猪也是新娘身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银行存款等量齐观,是实打实的硬通货——但如果说靠吃猪
生存下去,那就是开玩笑了。莫图港目前绝大部分的粮食,还是需要从拉包尔输
,有时候也从澳洲买一些小麦,但数量不多,毕竟
们还不是很富裕。
综上所述,莫图港的发展还任重道远,拉包尔管委会的发展也任重道远。这里很多年前就是一个重要的船只碇泊地了,但发展了这么多年,依然是一个船只碇泊地。搞成这样子,地方政府难辞其咎,说他们无能可能重了点,但平庸是肯定的。只希望在这波投资大来临后,当地的经济能够更有起色一点吧,当地虽然环境极其恶劣,但并没有远离航线,还是有机会的,就看能不能抓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