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十章 潘帕(三十五)(1/2)

新式火药的研发,东岸其实已经持续很多年了,目前最大的成果是一种被称为“火棉”的东西。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火棉的研发,在东岸年其实也比较久远了。最初的时候,北方化工厂的研究员们接到了一个令他们感到费解的指示,那就是用棉花和硝酸制备一种强力火药。你可以想象,当时的项目组成员们都被惊呆了,他们认为下达这个命令的厂领导要么是喝多了,说了胡话,要么是满世界窜的报部门从某处窃取到了一个技术机密。他们倾向于是后者,因此认认真真地开始了研发。

火药研发的过程充满了艰辛。他们没有任何参照或提示,只被告知棉花和硝酸“也许有用”,这让他们走了不少弯路。幸运的是,火棉最终还是被搞了出来,因为他们通过无数次试验,掌握了一个个技术难点。比如,他们最初浸渍棉花的酸就只有硝酸,没有添加硫酸;比如,他们最初完全没有掌握棉花和酸的最佳配比;比如,他们最初根本不知道反应该在什么温度下进行,等等等等。这些难点都耗费了不少时间及经费,走了不少弯路,好在最后都被一一克服了。

如果说以上这些难点就只是让研究员们多费一些生命的话,那么研究如何保持火棉的稳定则吞噬了许多研究员的生命。因为原棉净化得不彻底、酸洗涤得不够等因素,北方化工厂的火棉研究室发生了好多次事故,其中有三次非常严重,死伤了不少研究员,这一度让火棉的大规模研究被迫中断了好多年,只留了一个小组跟踪保持。

真正促使火棉研究加速的还是来自曾经阻碍火棉研究的军队系统。是的,你没看错,陆军、海军曾经因为试用不合格的火棉而发生了事故,进而大发雷霆,拒绝再度接受这种危险的东西。不过在新式火枪、大炮试用传统火药产生了越来越多的问题时,他们又不得不再度回转,找北方化工厂询问火棉是否有改进的可能。

因为当年下令研发此物的老领导早就作古,多年来北方化工厂投到火棉研发上的资金严重不足。跟踪研究这种事物的只有一个小组,他们慢悠悠地进行研发,时不时拿出一两样成品,给各个单位试用,效果看起来还过得去。

再后来,北方兵工厂也加了进来,这使得研发进度大大加快,并且这时候他们已经初步解决了火棉炸药不稳定的缺陷,产品的实用大大增强。这个时候军部派员来询问,那当真是打瞌睡遇到了枕,火棉这种新式炸药的大规模生产成为了可能。

当然了,可能也仅仅只是可能罢了。实验室能够制作出相对不错的火棉,可不意味着你工业化大生产的模式下也能做到这个地步,两者之间其实还存在着一条巨大的鸿沟。但事到了这个地步,东岸已经不可能再放弃火棉了,无论是北方化工厂、北方兵工厂还是军部,都不会答应。

于是,艰苦的研发工作又开始了,这次是生产线和相关生产设备的研发。因为生产这种东西对东岸来说也是开天辟地一回,因此生产线该怎么设计、加工设备需要哪些、检测设备需要哪些、该如何保证安全等等,又耗费了不少时间。一直到了大前年(1692年),相关技术差不多才臻于完善,火棉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开始进实质阶段。

第一家工厂被设在了北方工业重镇平安县,由北方兵工厂组织生产,北方化工厂与其共享专利。不过考虑到军工行业的敏感,东岸政府也不敢把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因此,在相关部门的牵下,国内另一家军工巨大鱼河兵工厂出资十万元,从两家厂手里获得了为期三十年的火棉生产专利授权。今天大家所参观的厂子,就是大鱼河厂在新曹县新开的火棉生产工厂。

对了,继大鱼河海军造船厂搬离后,大鱼河兵工厂也在逐步搬迁,其部分业务去了青岛县,部分业务去了乌江之畔的归德县(具体在石浦乡),剩下的则搬到了新曹县。至于其总部,暂时还设在首都东方县,但坊间风传其很快就会搬到上海县或新曹县去。而不管大鱼河兵工厂搬去哪里,可以确定的是东方县会流失大量税收及高薪工作岗位,对于城市未来的发展是巨大的利空。但这又有什么办法呢?政府各部委都要搬去内陆的洛阳府了,东方县多年来一直在流失工作岗位,大家早就习惯到麻木了。

火棉如今在东岸最大的用途就是火炮发药,因为其无烟、残留物少的特而广受欢迎。当然了,火棉炸的威力要远大于黑火药,大概是五倍左右的样子,使用这种东西做发药,火炮所产生的威力可想而知。

朴世堂一行今天来到工厂参观时,恰好目睹了该厂的专业技术员正在试验由火棉燥压缩而成的炸药包的威力。当装载木桶中的新式炸药被引,旁边临时建成的一堵墙轰然倒塌,砖石四散纷飞时,朴世堂是真的被震撼了,久久合不拢嘴

他不是没有见识的。他很明白,这种威力的炸药如果多来一些的话,可以很轻易地将汉阳城的城墙炸塌。而如果用这种火药做发药发炮弹的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