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八章 拉杰普特的谋划(一)(1/2)

12月的印度西北部依然有些炎热。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今天已经12月中旬了,但第乌岛白天的气温依然在二十七八度的样子,加上那湿的环境,分外让觉得难受,尤其是从凉爽燥的潘帕平原上过来的东岸

这是一批在牛栏山地区招募的东岸年轻,大概两百来的样子,大部分是小学学历,少部分是初中学历。他们来到印度西北部,主要是为了补充此地基层官员及企事业单位文职员的不足,毕竟东岸要在印度西北部拉杰普特地区扩大影响力,这自然需要大量的手了,尤其是那些能够识文断字,通晓公文写作规范,同时也熟悉东岸文化和思考问题方式的——这基本上就只能在本土招募了。

说实话,牛栏山地区其实是不太愿意放这些走的。如今潘帕平原的重要和发展前景举国皆知,今后各种工农业项目及城市建设肯定接踵而至,可谓正是急需用之际。这些学生虽然文化层次一般,但进工厂做工或当个基层办事员还是合格的,因此不太想放。不过,考虑到其他地区都先后派出过多批员去海外工作,你牛栏山地区成立也不少年了,一毛不拔像话吗?还是不是祖国大家庭的一员了?再说了,就第乌岛给出的工资,对富裕地区的年轻吸引力也不是特别大啊,但对平均工资较低的牛栏山地区来说,却相当不错了。因此,几方因素互相作用之下,这两百多名年轻最终还是成行了,他们搭乘一艘东非运输公司——现在是东岸共和国第二大航运企业,力压加勒比航运公司一——返程的货船,经停新华港后最终抵达了第乌岛。

第乌岛最新的已经下降到了四千左右。因为迁走了大量印度,但东岸移民又补充不及的缘故,这里的不增反减,让颇为着恼。目前岛上的东岸,基本没有农业了,基本上都是工、军、官员、商、宗教士及其家属,全岛农业生产已经放弃,全数靠从邻近的印度那里进维持。

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第乌岛实在是太小了,在中国大陆也就是一个乡镇的大小,在东岸就只是一个村,根本发展不起什么像样的农业。葡萄牙时代岛上倒是有一些不成器的农业,就在岛屿西半部分,不过现在已被东岸占了,建起了著名的国兴禅寺。和尚们有宗教事务处的拨款,有信徒捐赠,平时也出外进行一些法事,收还是可以的,因此根本不种地,而是把寺庙周围仅剩的一些田地种上了竹子,以美化环境。

第乌岛现在占地最多的建筑,无疑是各类仓库、货场了。这是由本地政府运营的物流系统,存放着大量从印度次大陆上收来的商品,以及从海外各地运至此地的商品。著名的商业清算银行在这里开办了分支机构,前来易的各国商都必须在此银行内开设专门账户,统一进行易划拨转账,一提高效率。

这个金额无疑是非常巨大的,平均下来一天的易额都在一万元上下。且这还是在莫卧儿王朝限制颇多的况下产生的金额呢,随着这个国家的财政越来越紧缺,对地方的控制力越来越弱,商业清算银行的易流水还有望进一步扩大。而这,似乎也是东岸政府决意加强在印度西北部商业扩张的最主要原因——印度离东岸距离适中,众多,物产丰富,自古以来商业传统就十分不错,加上东岸有近在咫尺的生产基地(新华夏岛、义成地区),确实是一个理想的商品倾销地,新华夏岛的商们在其中自然是大赚特赚了。

而说起新华夏岛商们因为印度贸易而聚集起了巨额财富,中央政府也是看在眼里的,并为此制定了措施。比如,他们最近打算大幅度提高新华夏岛财政的上缴比例,并将一些来自本土的技术援助折算成金钱。反正是殖民地嘛,不多榨点钱出来怎么像话,难不成还要本土惯着他们?

当然此举可能会引起新华夏岛方面的不满。那个岛供应着本土绝大部分的胡椒、椰子、剑麻、橡胶、棕榈油、棉花、金枪鱼、对虾及其他一些商品,那个岛上同样有丰富的木材,有煤铁黄金,有移栽的金纳树,未来如果灭亡了中央高原的麦利那王国,那么相对凉爽的粮食生产基地也有了,富饶程度自不必多言。

可以想见,当未来全岛一百万,各项基础设施都较为完善之时,全岛民对于东岸本土的压榨行为一定会非常厌恶,一定会强烈要求本土减少抽血力度。不过他们也就只能做到这种程度了,他们与东岸本土的经济联系十分紧密,用来赚钱的很多商品都是本土生产的,一旦与本土彻底闹翻,转贸易会一落千丈,其他方面的经济问题也会发出来,这个后果不是一般能承受的。

当然了,新华夏岛作为东岸在印度洋上最重要的海军基地,是海军第二舰队的驻泊地,旁边还有南非义成地区,因此想要闹腾多半也闹腾不出什么花。撑死了也就抗议记下,搞一些小动作,让本土减轻一些对他们的压迫罢了。

好吧,让我们言归正传,将目光再度转回到第乌岛。经过多次讨论,目前执委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