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广东调停(二)(2/3)

来说,也是东岸的及时涉,才险而又险地将一场可能绵延数府、卷数百万的战争给消弭于无形之中——当然目前来看还得再将跃跃欲试的福建郑氏给“劝”回去,目前海军方面和台湾银行已经在行动了。

郝尚久后面又提到了连州新军顾问团的事,指出这支部队是李元皓的命根子,也是他能够坐稳惠国公位置的根本,因此绝不可能将这支部队给别折腾。那些葡萄牙、英格兰顾问,都是他多年来通过外洋商想尽办法雇佣来的,多是有经验的老兵或军官,在建立这支新军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而且,这些的存在,还是一个与外国商的纽带,能够帮助广州方面维系一种对外贸易联系,这对于惠国公来说同样很重要。毕竟,无论是李成栋还是李元皓,都不想让广东的对外贸易命脉于东岸一家之手,尤其是至关重要的外国军事技术和装备的引进。

因此,郝尚久刚才就委婉地点明了,李元皓怕是不可能答应这一条的,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这简直是太阿倒持之举:那些英格兰、葡萄牙李元皓能控制、能收服,因为他们可以说是无根之萍,但换成东岸军官顾问团试试看?

与这件涉及到原则的事相比,广州市舶司的事倒显得没那么重要了。说句不中听的话,当年东岸设立了海珠岛商站,并重新整修了亚娘鞋炮台之后,这珠江一带基本上就东岸一家说了算了。任何想要前往广州进行贸易的外洋船只,基本都要先取得东岸的许可,这才能够成行——从这些年执行的况来看,基本也是如此,除了少数经东岸允许进广州进行贸易的英格兰、葡萄牙或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船只外,广州港绝大多数的对外贸易都被台湾银行给把持了,大量经内陆省份运来的茶叶、生丝、锦缎、瓷器及其他特产商品,均被迫在海珠岛商站进行割,大量利益被东岸夺走,广州市舶司用门可罗雀来形容也许有些过分,但肯定是大受影响的。

所以,这次东岸提出全面接管广州市舶司的事,郝尚久也只是略微想了想,绝对问题应该不是很大,对广东方面影响是有,但绝对没有到不可接受的程度。大不了,以后再想办法与外洋商们商谈,将贸易地点定在别的什么港就是了。广东那么漫长的海岸线,东岸才几条船,能封锁得了所有海岸?吹牛吧!

最后还有一件事郝尚久没有提,那就是有关租借香山县的事,他觉得不是很好办,倒不是因为舍不得,而是颜面上的事

说起这个香山县呢,其实早就在东岸的控制之下了。这个县不但有东岸的台湾陆战营租借的一大块训练基地,同时也设立了一个物资转运仓库、一家部队医院和一个小型船舶修理机构,员亦是不少,早就在东岸的控制之中了。当地的知县一直也十分知趣,明白自己只是个橡皮图章的他非常配合,对于东岸的各种要求从来没有拒绝,相当帮忙。

这次东岸提出将香山县整体租借过来五十年,料想在当地应不会有什么大的反对声音。唯一的障碍,应该就在惠国公李元皓这边了,他新近上位,执掌权柄还没多久呢,竟然就要“割地”,这对于他的威信可不是什么好事,因此郝尚久刚才就没有提这个事

不过,此事他不提,汤墨羽却不打算放过,直接又提醒了他一遍,要对租借香山县一事给出个明确说法出来。郝尚久拗不过,最后只能无奈地表示,租借一事还需从长计议,或许明面上不可,但香山县暗地里一应大小事务,“悉遵东朝之法”。

汤墨羽对这还是有些不满,不过也知道这大概是他们的极限了。他开的这四个条件,本来就是漫天要价的,且并不具备一定能让对方屈服的绝对优势。家李元皓也不是傻子,手底下自然也有能为他参谋,知道东岸所求的不过是广东地方太平,各实力之间互相平衡罢了。真要闹僵了的话,难道李元皓不会与福建郑经联合起来,将事彻底搞大么?

郑经那饿狼,只要许以州府这个厚利,肯定会直接背盟,与李元胤厮杀起来的,而这难道就是东岸想看到的事吗?要知道,福建可不像广东这样好涉,郑氏集团从前明时代就自成一体,经过郑成功呕心沥血的经营之后,目前海陆军的规模都相当可观,且原本令诟病不已的陆军战斗力也有所改观(此事尚存疑,因为没证实过),东岸在当地也没什么基础,更谈不上有带路,因此郑氏其实并不怎么畏惧东岸。而他们一旦决意进军州府,扩大地盘的话,东岸拿什么来遏制他们?

因此,尽快平息局势,才是东岸应该做的,而不是提一些非常苛刻的条件让惠国公一怒之下终止和谈,直接与郑经合作,那样事可就复杂化了。

郝尚久当天下午就返回了广州城,与李元皓商议去了。而在他走后,汤墨羽少校也没有停留在海珠岛,而是坐船前往了珠江南岸,到佛山镇的军营里找到了蓝飞中校,与他进行了一番紧急磋商,内容同样是有关广东局势的。

蓝飞中校这个时候也已经得知了州那边的局势,知道福建郑氏对这里垂涎不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