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十一章 河间(十五)(2/3)

的莫斯科公国、克里米亚汗国这两个不可靠的盟友,秘密商讨互助的可能。但俄罗斯此时对波兰尚存一丝畏惧,斯摩棱斯克战争惨败的影仍存,因此对是否介战争尚未下定最后的决心。相比较而言,克里米亚鞑靼就爽快地多了,他们的大汗表示一旦需要,他将亲自率领数量超过四万的骑兵支援哥萨克的行动。这得益于克里米亚的一贯国策,即帮助势弱的乌克兰一方,共同对抗他们共同的敌波兰;而且如果克里米亚汗国与他们的夙敌莫斯科公国战时,他们还寄希望于得到乌克兰哥萨克的支持。

最近亚速海商会的纳苏赫帕夏就派通知马德,尽快将大笔军资(包括火枪、长矛、铠甲等良装备,以及止血绷带、药品等军需)在五月末之前运到苏伊士港,然后通过当地的驼队运输至亚历山大港,最后再用新成立的黑海班公司(拥有四艘东岸制造的笛型运输船)的船只将这些紧俏物资拉到卡法或敖德萨,以待双方开战。而一旦到了那个时候,亚速海商会就可以在其间囤积居,转手获取利了。

马德对这种向鞑靼、哥萨克出售军资的“严重外事件”(波兰外使节语)毫不在意,反正东岸已经因为的事狠狠得罪了波兰王国了,既然如此那脆就往死里得罪好了。我卖武器军资给你的敌,同时还收购他们的战利品(俘虏、),让他们有持续战斗下去的本钱,你能拿我如何?咬我么?

这次由亚速海商会首批运输至苏伊士港的三千名壮男劳力,均为德意志雇佣军俘虏。他们是亚速海商会从乌克兰哥萨克手里购来的,价格为50元一,全部为富有战斗经验的积年佣兵,熟悉火枪和冷兵器的使用,会摆西班牙大阵,战斗力还是不能小视的。他们此次败于哥萨克和鞑靼骑兵,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同行的册编哥萨克突然叛,导致波兰大军措手不及,全面溃败,正所谓非战之罪。

这些的实力,就马德看来,如果好好整训一番并成功激发出他们士气的话,还是相当不错的。在去年12月中旬前往东方港的一艘西班牙联络船上,莫三的特使已经去向本土请示该如何处置这帮购来的战俘了,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安排一如本章开所述。这些擅战斗且吃苦耐劳(这个年代穷苦的德意志乡下都很吃苦耐劳)的,将有幸被挑选送至远东,参加与满清的战斗。他们甚至被许诺,谁能杀死一名“真满洲”,立获自由民地位并分配房屋、土地、牲畜和媳;如果是杀清廷绿营的话,唔,标准还未出台,但应该不是很低就是了。

这些苦哈哈的德意志佣兵此时由埃及马穆鲁克看守(费用由东岸支付),且已被告知了自己的命运,因此看守他们倒也不用费太多事。这个年代,跟随荷兰前往远东的德意志乡下不要太多——当然大多数是被欺骗去的,如果一开始说明目的地,多半是没愿意去远东的,但东岸手的这帮是战俘隶,他们的心理预期本就很低,因此这时候被宣布将去远东为东岸而战,他们中的大部分都能够很平静地接受这个事实。

当然也不是所有都能捞着去远东的机会,一些习气不良的佣兵则只能被安排到新华夏岛,以充实当地的,同时还能顺便捕捉岛上的马来隶,发回本土修铁路,一举两得;此外,一些身体瘦弱(容易水土不服)的佣兵就将被塞到澳洲种地屯垦,以开发当地的处地,以及面对土著可能有的侵袭。最后,一些死硬分子,如军官、贵族,则将被发配到南塔哥尼亚地区的戈壁滩上,用自己的双手为东岸修筑铁路。

莫三在之前对马德代过,将一万五千名运回本土是政治任务;从克里米亚、哥萨克手里收购战俘也是一项政治任务,因为东岸国内的建筑公司以及海外殖民地需要大批开荒(开荒往往意味着死亡率极高),因此将这些运回来也非常重要。

马德来到苏伊士港就是为了这事。此时已经是3月份,之前两艘东非运输公司的笛型船已经载运了一批波兰籍俘虏返回新华夏岛,顺便将亚速海商会订购军资的消息带回去。而等到四月份中下旬风向改变后,从新华夏前往苏伊士的东岸船只就将出发,然后将这些德国带回新华夏岛。

这些苦哈哈的德意志佣兵此时由埃及马穆鲁克看守(费用由东岸支付),且已被告知了自己的命运,因此看守他们倒也不用费太多事。这个年代,跟随荷兰前往远东的德意志乡下不要太多——当然大多数是被欺骗去的,如果一开始说明目的地,多半是没愿意去远东的,但东岸手的这帮是战俘隶,他们的心理预期本就很低,因此这时候被宣布将去远东为东岸而战,他们中的大部分都能够很平静地接受这个事实。

当然也不是所有都能捞着去远东的机会,一些习气不良的佣兵则只能被安排到新华夏岛,以充实当地的,同时还能顺便捕捉岛上的马来隶,发回本土修铁路,一举两得;此外,一些身体瘦弱(容易水土不服)的佣兵就将被塞到澳洲种地屯垦,以开发当地的处地,以及面对土著可能有的侵袭。最后,一些死硬分子,如军官、贵族,则将被发配到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