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八章 搅屎棍的节操(四)(1/3)

已经渐渐到了春暖花开的时节,一艘从新华夏驶来的商船缓缓停靠在了东方港商务专用码上,带着一顶土耳其传统毡帽的萨米尔·优素福在仆的搀扶下,重脚轻地坐到了码上的一排石椅上,他这是晕陆了。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旱鸭子出身的优素福经不得长途海上颠簸,从新华夏岛到东岸的这段旅程里,他大部分时间都躺在船只底舱的吊床上,无他,晕船晕得实在太厉害了。而当他终于稍稍适应了晕船后,目的地也到达了,结果他又悲剧地晕陆了——大陆国家的旱鸭子,就是这么“挫”,码上来来往往的东岸渔民、水手、海军官兵们笑嘻嘻地看着这个傻大个,手里还指指点点,不知道在说些什么。

陪同优素福特使一同前来的东岸外官员已经从码港务局返回了,与他同时到来的港务局官员轻轻向萨米尔·优素福询问了几句,在得到一阵含糊不清的回应后,他无奈地叹了气,让下属弄来了一辆四马车,打算先把他们送到外部去再说。

轻快、平稳的四马车行驶在国内极少见到的沥青道路上,很快驶抵了位于八月大道中段的外部大楼,经过一番简短的涉后,包括优素福在内的一奥斯曼又被折腾到了设施相对豪华的东方宾馆内,然后被告知莫三部长对他们很有兴趣,打算这两天就抽出时间接见奥斯曼帝国的一行

话说,自从当年哈桑(已在政治倾轧中死去多年)出访东岸后,至今已经有很多年再未看到有奥斯曼帝国的官方使者来到新大陆了,甚至就连商都极少见,因为他们似乎缺乏大型远洋船只,也没有那个远渡重洋做生意的传统。

这次这个名为萨米尔·优素福的奥斯曼帝国官员奉命来到东岸,真有那么一丝时隔多年冰之旅的意味在内了,因此莫三对此也很重视。毕竟,现在的奥斯曼帝国,已是华夏东岸共和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每年进出贸易额极其巨大,更兼之东岸经营黑海、白海区域多年,生意伙伴遍布奥斯曼和克里米亚,政治伙伴虽然历经倾轧损失不少,但在台上的仍有一些,总体来说算是下本钱比较大的区域了。

这次萨米尔·优素福奉奥斯曼帝国新任大维齐法希尔·艾哈迈德(科普鲁卢之子)之命出使东岸,莫三还是非常高兴的,因为这意味着奥斯曼在遇到困难时,第一个习惯想起的总是华夏东岸共和国,这便足够了——什么叫影响力,这就是影响力!

关于奥斯曼这次来访的目的,其实莫三在和部里其他官员流后,基本已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简单点说,那就是奥斯曼帝国已渐渐玩不过近十多年来军力增长飞快的奥地利,以前那种随意吊打的感觉是一去不复返了,双方之间的实力天平渐渐平衡,奥斯曼在陆军上已不再占有压倒的优势。相反,随着这些年帝国军队清洗力度的加剧、大量有经验的军官被处死,奥斯曼帝国陆军的战斗力已降至了历年来罕见的低期,这从他们在拉杜河一带始终无法突奥军的拦截就能看得出来,实在是攻击乏力啊。

而且,西方新的军事理论迭出,军队建设也逐渐走上正轨——这在法兰西军中尤为明显,各种军事工程学、军事后勤学、新的训练方法开始在全军推广——而这显然是他们的战斗力常年经久不衰的最大秘密。作为中欧地区有数的强国,奥地利王国的军队建设虽然不如法国,但多多少少也受了些影响,战术思想也比较先进,因此近年来迅速拉近了与奥斯曼帝国军队间的差距,在同等数和况下,他们已不落下风,甚至隐隐还占有上风,这让奥斯曼又惊又怕,于是便有了萨米尔·优素福这位信任大维齐心腹的跨海访问。他们想到东岸这里看看,有没有什么能够克制西方军事力量的“武器”。

“去年(1663年),奥斯曼土耳其新任大维齐法希尔·艾哈迈德帕夏新官上任,第一件事就是率领大军,进攻奥地利,因为这几年他们在匈牙利、特兰西瓦尼亚一带争夺得非常激烈,时常发规模不大的战争。而在两国边境地带,比如塞尔维亚等地,互相的边境掠夺战更是每隔几天就上演一次,双方都积累了足够的仇恨,一场大战已经酝酿到位。”在莫三出发前往会议室面见萨米尔·优素福之前,他又抽空整理了下材料,看了看国家报总局给他汇总上来的东西:“奥斯曼集结了十多万大军,信心十足地打算向维也纳进军,结果在奥属匈牙利,他们的行动很不顺利,匈牙利抵抗顽强,一个小小的诺伊豪斯要塞便阻挡了他们很久,以至于艾哈迈德帕夏不得不将进军维也纳的时间推迟到下一年。当然,这只是他的臆想,我们认为,以奥斯曼军队缺乏攻坚能力的表现,以及匈牙利、奥地利顽强的战斗,他们没有丝毫胜算。或许奥斯曼也知道这一点,因此他们这会前来东岸以寻求帮助,当然他们应该也没对此抱太大希望,毕竟远水解不了近渴……”

“这份报是哪个分析室总结出来的,比较到位,回去一定要跟内务部的说说,奖励一下。”莫三一边走路,一边想道:“不过话说我们国家在奥斯曼帝国的报搜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