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四章 河间奴(一)(1/2)
1651年4月2,晴,微风。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徜徉在河间地区松软的冲击平原上,呼吸着带着青味道的清新空气,沐浴着温暖柔和的阳光,田星觉得感觉好极了。这里是乌江以西、
拉那河以东地带,也就是东岸
俗称的“河间”地区——当然此时这里理论上还是西班牙王国的地盘。
囿于《拉多利德和约》的条款,西班牙
仅仅能够在河间地区修建一座驻兵点,驻扎少许士兵(具体数目有限制、就连火炮的
径和数目也有限制),使得这片广阔的土地成了两国之间事实上的缓冲区。
如今这片辽阔的缓冲区内,有着数以万计的克兰迪原住民——其中既有本来就居住在乌江两岸的克兰迪部落,也有当年起义失败后被迫流窜过来的西部克兰迪。这些
说实话并不和睦,或者说是处于一种敌对的状态下,造成原住民之间这种紧张态势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一条还是对土地等资源的争夺。
其实克兰迪这个称呼,还是西班牙
划分的,他们将拉普拉塔西部、中部以及乌江两岸的一些原住民通通称呼做克兰迪
,这非常之不科学。事实上在辽阔的拉普拉塔大平原上,分散居住的几十万克兰迪
根本不可能是同一个民族、持同一种风俗、
同一种语言,比如西部内陆的所谓“克兰迪
”以农耕为主,中部偏南的以放牧为主,中部偏北和东部森林沼泽区的原住民则以采集狩猎为主,风俗文化差异如此之大,怎么可能是一个民族呢?
西班牙懒得仔细区分他们,就随便给他们安了个名
——克兰迪
。而讽刺的是,东岸
也差不多,他们同样没兴趣去了解、倾听这些原住民的声音。对于这些野蛮
,有了解的必要吗?这是很多东岸
的想法。
田星本也是如此,作为
报系统出身的
部。他天生就比一般
狠,对自己狠,对敌
更狠。这些年来,东岸陆军和民兵在雅库伊河两岸、湖西丘陵地区已经陆续杀伤了二万以上的瓜拉尼
、驱逐流放了三万三千余
。抓走做
工的数量更是无法确切统计——因为煤矿、砖窑厂、石灰厂、采石场几乎每天都有瓜拉尼
工死去,又每天都有新的
工被送来,而统计这些
工数字的花名册也“不慎”被火烧过很多次,因此确切
数已经很难考证了。
对于瓜拉尼如此悲惨的境遇,国内不是没有圣母对他们抱以同
之心。并不断奔走呼吁给予瓜拉尼
正式的国民待遇。但田星对此一向是嗤之以鼻的,对国家强力压制这种声音、搜剿销毁为瓜拉尼
呼吁的书面作品、同时加大力量打击原住民的政策举双手赞成。外来强盗不杀光这片土地原来的主
,还能心安理得地住下去吗?还妄想融合吸收这些原住民?简直是作死无极限。
说难听点,东岸可以吸收明
、
本
、朝鲜
、欧洲
甚至穆斯林、马来
,但唯独不能吸收印第安
,早期少量吸收印第安
的“错误”政策目前已经被全面叫停,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冷酷的流放、
役政策。瓜拉尼
、查鲁亚
和克兰迪
在此刻的东岸之所以如此悲惨,说到底还是他们
上顶着的“原住民”光环——他们天然享有对这片土地的一切权益,即便是他们的混血后裔也比纯血外来
更有权力占有这片土地,这是后世南美国家种族隔阂的重要原因之一。执委会不会不察。
因此,这也造就了东岸与西班牙之间迥异的民族政策。当年西班牙征服南美,靠的是投机取巧,分化、拉拢印第安
,并裹挟大量印第安仆从军士兵为他们效力,这样虽然迹般地很快夺下了如此辽阔的土地,但正所谓“得国不正”,导致他们的统治区内存在着大量的印第安
,这就是一个很大的隐患了。
西班牙殖民地不是没有有识之士,很多也都看到了吸收、融合印第安
的坏处。但无奈印第安
其势已成,现在再想动可就要伤筋动骨了,没
下得了这个决心。再加上旧大陆的半岛
其实并不关心生活在他们辽阔殖民地内的是什么
,他们只关心自己的利益能不能得到保障。而大举屠杀印第安
显然会在一定时期内严重影响到他们的收益,因此对此竟然持不甚赞成的态度。
再加上此际秘鲁、新西班牙两大总督区内很多中下层官员都是混血白,利马军团七成以上的士兵也都是印第安
,这就更没法动了,除非你想引起印第安
兵变,同时让西班牙王国在中南美的统治秩序完全瓦解。进而引起别的殖民国家趁虚而
——这个结果是灾难
的,也是所有
都无法承受的。因此,在一开始选择错了道路后,便意味着西班牙
很可能已经再也没机会来纠正这个致命的错误了。
而反观东岸,从一开始就很清醒,对原住民的态度也很坚决。也许早期国家力量弱小的时候还主动吸收了少许查鲁亚
和瓜拉尼
(数量不超过两千),但在外来移民越来越多、国力
渐强盛、根基越发稳固后,他们便露出了自己狰狞的面孔,开始强力清理自己境内的印第安
。原本在雅库伊河流域传教的西班牙教士们更是声称,东岸
屠杀了十万以上的印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