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三章 西大荒(二)(2/2)

径外,就只有老老实实地等居住满五年了——当然特殊才的引进不在此列,那是当场授予国籍的。

《宅地法》的推出目前阻力重重,一心想要推行这部法律的多是企业主、大农场租赁者、建筑公司等单位或个,他们对劳动力极端渴求。可以说如果不是政府明文禁止的话,这些就敢引进黑活,他们只要劳动力,别的一概不关心,因此他们对于貌似能够吸引更多外来的《宅地法》的推出非常热心。

而至于反对方呢,则是以保守主义者或民族主义者为主,这些对于可能会逐年增多的欧洲男移民持警惕态度,认为这些的大量涌会导致华夏东岸共和国“变色”,因此他们极力反对《宅地法》的颁布施行。只不过以目前的局势看来,貌似他们略微处于下风,形势不是很乐观,这主要还是因为如今国内工商业大发展,很多穿越众大力投资,利益牵扯之下坐到哪一边也就不难理解了。

“《宅地法》如果能够推出的话,影响应当是极为远的。”黎达彦叹了气,事实上他也不知道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表面上看政府似乎可以坐等外国涌的新移民免费开拓荒地,但实际上外来的过多引绝对会对东岸国内的通、医疗、教育甚至安全方面构成较为严重的威胁,而且还很有可能会改变国民的民族构成。但另一方面,这对加速东岸国内工农业发展无疑也是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的,至少西部的大农场和活跃在国内各处的修路大军的力缺是会得到很大的弥补了。

“其实,作为农场管理者和东来说,我是很希望能够大量引来自旧大陆的廉价劳动力的,这毋庸讳言。”东岸土生土长的管理员很实在地说道,“但从个的角度来说,我又很不希望自己生活的环境周围涌大量的异族,哪怕我的父辈、母辈以前就是这么来的。我的父亲来自明国,我的母亲来自瑞士,但我现在对来自这两个国家的并不感到多么亲切。好吧,我承认我就是这么一个矛盾的结合体。”

黎达彦很敏锐地注意到了年轻的农场管理员话语中的民族绪,这位也许从小接受了完整的东岸主义教育,也许他的周围也有那么一群和他有同样认知的群,这些都令黎达彦模模糊糊地认识到:也许新的族群意识甚至是民族意识已经在他们这些新一代的年轻脑海中扎根。这个时候如果有有心再加以着力培育,并坚持贯彻个两三代的话,崭新的东岸民族将在这里彻底成型。

也许,与外国的一些战争还会加速这个过程呢。

和这位年轻的农场管理员告别后,黎达彦总算记起了自己的任务,于是便带着自己的手下们开始活跃在农场各处,一边观察、一边采访,以尽量获得第一手的资料。要知道,他们正在撰写的这些采访稿,可都是要作为《真理报》内参的形式上报给政务院和执委会诸位大官们阅览的。空无物肯定不行,必须要言之有物。

8月8,在农场住了一个星期后,黎达彦一行终于和这里说再见,然后在一群正好巡逻至此的骑兵护卫下,朝离这里最近的一个定居点宁津堡而去。到了宁津堡后,他们将继续骑马前往下伊河堡,然后搭乘内河汽船和火车返回首都东方港。(未完待续。)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