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十章 漂洋过海(二)(1/2)
1648年2月18,两艘船只在经历了高速航行后,终于抵达了位于贝格河下游的河中港内。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南非这些年的发展其实一直都有些滞后。作为东岸在非洲最早的落脚点,河中港的城墙在历经一次扩建后,便停留在了目前的规模上。城外也没有什么工业设施,除了一座砖瓦窑和一座石灰厂外,这里再无工业文明的任何气息。
不过这里的在这些年却一直在稳定增长着,截止今年2月中旬,河中地区两个城镇拥有的
已经突
了万
大关。其中河中镇
为八千五百,高达乡
为三千四百,两者相加接近一万二千
,而且在接下来一两个月内,还将陆续有个三四百
被河中地区截留——一般都是手工业者或郎中。
在这一万两千中,明
约占50,多为青壮年男
;印第安
(包括查鲁亚
、瓜拉尼
)约占10,这些
最开始
比例一度接近30,但因为不适应旧大陆环境及其他种种原因,大量死亡后目前只占了十分之一左右,且这些
中以
居多;除此之外,剩下的
中约有20是波斯、俾路支
,其余都是新出生的混血小孩及少量欧洲移民。
可以看得出来,南非河中地区的明比例比本土高了整整10,再加上本地居民的来源,因此使得新出生的小孩的体貌特征更偏向东方
,与本土已经有了一定的差异。而且无论是河中镇还是高达乡,其居民文化也更偏向东方,或者说目前这片被本土疏于管理的殖民地的文化更像是一种东西方文化的杂糅:当地到处是梳着粗长辫子的中亚大姑娘小媳
,穿着的服装虽然几经上级禁止,但依然保留了很多中亚民族的鲜艳特征。
语言的音更是怪,既像山东
音又像新疆
音,本土民政部的调研员纠正过几次,但效果不大,最后也无奈放弃了。如果说语音问题还只是一方面的话。那么本地居民们的风气就更令
蛋疼了。
别的不说,南非的明多是青壮年男子,有山东马匪、山贼,有闯军遗孤。有收编的清军俘虏,这些
可都不是什么善男信
。就说那些马匪出身的移民,本就是无法无天的主,当年在山东也就莫大帅这种更无法无天的
能镇得住他们,现在到了天高皇帝远的南非。一个个顿时去了枷锁,浑身轻松。
鉴于南非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治安形势,南非开拓队经常组织这些壮丁民兵们携带武器前往东山河谷地内“剿匪”。两个乡镇往往一次就会出动两千以上的民兵,由河中保安团、南非骑兵连、南非炮兵连等地方部队压阵,清剿河谷地一带的黑
牧民——本地已经没有任何一个黑
农耕定居者了,只有一些牧民觊觎这里丰美的水
而过来放牧。
对于这些来自卡玛部落的牧民,东岸的政策一贯是抓捕无二话。抓到的
丁往依附于东岸的八旗部落一送,牛羊则自己收下。除了这些官方组织的清剿行动外(往往雷声大雨点小,闻讯得到消息的黑
其实早就逃散一空),还有一些民间私下里组织的行动。这些行动往往以三五
为一组。农闲时节便携带器械去找外快——至今南非开拓队一直尚未取消对卡玛部落科萨黑
的赏金。
除了赏金外,如果你还能抢夺一些牛羊的话,那么立刻便能脱贫致富,过上小康生活。当然也有一些艺高
胆大的家伙,去乡里的牧场上借匹马,跨上刀枪后便单
独骑去找科萨
麻烦了,往往还颇有斩获,这使得更多的
跃跃欲试,并争相效仿他们的行为。
南非开拓队政府对民间是不禁枪的,民兵们训练时使用的枪弹可以带回家保管。村民兵主任和乡武装部长定期检查。之所以不禁枪的理由,主要还在于这里远称不上乐观的治安形势,卡玛部落的黑们虽然已经和东岸
达成了结束战争的协议,但这些年小规模的冲突却始终不断。而且呈越来越频繁之势。也许过不了几年,双方之间又将
发一场规模宏大的战争——为了争夺阳光下的土地。
南非地区如此强悍的民间风气,张金华在一下船的时候就感受到了,只见码上到处是一些服色杂
,但背着步枪、面上强悍之气不减的民兵,这些
很显然是维持这里秩序的守备
员。
新任南非开拓队队长还不满一个月的常开胜少校在听到张金华等到来后。刚率军出外“剿匪”归来的他便决定前来见一下张金华等
。正好两艘船上也携带了一些
用品给河中地区,正好让部队士兵们将这些东西当场卸下来。
“常队长,好久不见。上次见你时还是出征拉普拉塔之前呢,这一眨眼就从上尉升任校官了,真是可喜可贺啊。”张金华的探险船停泊在平静的贝格河河面上,他本也趁机上岸休整一番,经历了整整一个月在波涛里穿梭的生涯,他现在也是疲累得很了。
“没什么值得恭喜得。”常开胜苦笑了一下,说道:“本土没地方安置我了,就只能把我发配来南非。恰好南非原开拓队队长刘昂也在此经营多年,执委会按照纪律将其召回,因此便让我来镇守这边,和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