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 丘区(二)(2/2)

了个牛舍,养了四五牛。事实上这个依山傍水的小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是如此,大家还在村子前面的丘陵山坡上种了大片大片的苜蓿。苜蓿生长极快,加上有村里从西北垦殖银行信贷员那里贷款购买的马拉牧收割机,收割苜蓿也很方便。因此村里每户家或多或少都养了两牛、十几只羊,邵元义家也是如此,所不同的是他没有养羊,全部养的是牛。

牛舍旁边是料间,里面储存着收割回来的苜蓿。附近有些农户在屋前屋后还种了许多红薯,每当红薯藤长出来的时候便割取一部分,然后拿来喂猪喂牛羊,也很实用。工养殖的牛比大牧场放牧的牛长得快、肯出,一年便可长300多公斤,两到三年便可出栏。上发下来的牛种类有很多,有牛、也有牛。邵元义领养的牛是荷斯坦牛,这种牛是一种牛,除了长外定期还能挤牛,牛除自己食用外大部分出售给了乡里的制品厂,加工成酪、等多种食品,然后外销到全国各处。

去年牛栏里的一母牛生下了一小牛,如今才几个月大。邵元义抓了一把青贮发酵过的玉米秸秆和红薯藤,然后用铡刀将其铡碎,再混合了一些苜蓿和豆粕,将其作为小牛的专用饲料。这些饲料易消化,营养价值也高,非常适合正处于生长期的小牛食用。

看着栏里正低的几牛,邵元义稍稍有些郁闷。年初刚领回来没多久的那母牛就算了,但去年养的一公牛和两母牛居然只生了一小牛犊下来,运气如此不佳令邵元义很是不爽。不过他并不孤单,村里很多家也并不是每母牛都生育了的。如此看来,上讲的那个牲畜的工授法却也有可取之处,能够加大母畜的受孕率,增加牲畜的数量,确是良法也。

邵元义并不是孤陋寡闻的,他也隐约听提起过配种站早就在使用的这种方法。以前主要是在军马场给母马配种用,这次湖西的丘陵地区大力发展畜牧业后,上终于决定将这种方法也引这里,以快速繁衍国内的牲畜种群。为此,听说农业部还在罗洽皮具厂组织手特地赶制了很多套子(作用大家懂的),套子用鲸鱼肠制作,结实耐用,大小也差不多,非常适合配种站的需求。

听说军马场那边使用了这种方法后,母马的受孕率直接提升了30以上,使得东岸马群的数量增长速度大幅提高,有力保障了国防和工农业用马需求。如今这边一个村子里就养了几百牛,增长30一年就是一到两百牛。如果放到整个乡甚至整个湖西农业区的话,那么一年增加两千多牛根本不是问题。这个数字是巨大的,以从拉普拉塔进牛优惠价算,两千多牛就是三万元,就这还没算那些牛产量呢,如果算上这些的话那么经济效益还会更高。

“嗯,过阵子真该去听听课了,看看农业部的专家们是怎么弄的。如果真有用的话,那么一年给我多增加一牛我就满足了。”邵元义心里琢磨着。而就在这个时候,前院响起了喊他去吃饭的声音。邵元义高声应了一下,然后将牛舍关上,又在河边洗了洗手,接着便朝前院慢慢走了过去。(未完待续。)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