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航段(1/2)

1644年1月15,新华港,倾盆大雨。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雨季的热带是难熬的,连绵不断的雨水、湿热的天气、肆虐的疾病无一不在挑战着初来乍到的的忍耐极限。据统计,自从新华夏地区43年10月底进雨季以来,新华港内患病的数比平常激增了约两成。虽然很多得的都是一些小毛小病,捱一捱也就自愈了,但还是有相当部分的染上了疟疾。

即便东岸在平安县以北的丘陵山区内种植了一些金纳树,但目前数量还过于稀少,完全不成规模。因此金纳树皮这种珍贵的药物产量虽然较以前有了一定的增长,但目前依然无法大量获得。就现阶段来说,新华夏殖民地也只有军政系统官员、资士兵、技术员染上疟疾后有资格使用药物治疗,普通老百姓得了病后就只能捱着了。

雨季三个月来,已经有六十多感染疟疾,大部分都是需要去田间或水边工作的居民,这些中死亡者占到了三分之一,但是未死之的状况也不容乐观。除了这些之外,还有十多感染痢疾、伤寒等疾病死亡,总之每到雨季,就是新华夏地区疾病大发的时刻。

其实相对而言,新华港这座城市比起欧洲在加勒比海、非洲、印度以及印尼等地区建立的殖民地城市,从各方面尤其是卫生方面来说要好太多了。首先是城区内爽整洁,砖石铺就的硬化路面,以及城区建设伊始就花大代价埋设完毕的地下排水管道,这两样无论是在欧洲旧大陆还是在其海外殖民地城市都不多见,甚至就连东岸本土前期规划的很多城镇都没有如此奢侈。

良好的排水设施使得城区内外的积水大大减少,这就减少了很多蚊虫孳生的环境,相对而言就减少了们患病的几率。其实我们可以对比一下此时的达维亚和新华港,达维亚的城区范围广阔,环境复杂,城区内有小河、树林。很多居民甚至还在里面工修建鱼塘养鱼;而新华堡的城周不过才一千几百米,面积远远比不上达维亚,城区内全是清一色的砖瓦建筑,除了一些水井和封闭的饮用水处理设施外。便再无任何水面,使得蚊虫几乎无孳生场所。这样一来,也就难怪两座同处热带地区的城市生活环境相差如此之巨大了。

其次便是们的卫生习惯。马达加斯加开拓队队长史钦杰从一开始就颁布了命令,严禁往街道内泼洒污水、丢弃垃圾,违者将被处以罚款。每天居民们都必须将各种垃圾倾倒到指定场所。然后由专进行焚烧或填埋。居民们也将定期进行理发与洗澡,城区内的公共澡堂每天都烧着热腾腾的水,并且不收取任何费用,下工的工们并不介意在工作之余再去享受一番热水澡,以去去身体的疲乏。

这样一来,新华堡的居民们各类疾病的发病率便降到了最低,与达维亚年死亡率17这个令心悸的恐怖数字完全没法比。虽然每到雨季还是有大量的发病、死亡,但处理得一般都很及时,因此死亡率也控制在了可以忍受的范围内。

相比新华堡而言,塔城的况就糟糕多了。这座因煤炭而兴起的城市目前城墙建设才刚刚完工。但城内各类设施,城外的炮台、灯塔、永固码等设施仍然没有完工,因此目前当地居民们的生活条件还相当恶劣。自然而然地,其居民死亡率也就很高了,为此,前阵子执委会甚至从本土给这边补充了两百名法兰西移民过来,以补充因伐木、采煤、垦荒而造成的大量疾病减员。可以说,原始热带地区的每一点建设成就,在这个时代都是由大量尸骨铺就而成的。

九艘大大小小的船只停泊在新华港的码上。这九艘船只都是从本土经须鲸港、河中堡而抵达这里的,分别是最新式的四艘1200吨“飞毛腿”级飞剪运输船、两艘带隔舱与蒸汽换气扇等设施的专用移民船“短跑冠军”号与“邮差”号、两艘1150吨级蒸汽机帆船“踏”号与“分水”号。以及一艘新造的护卫炮舰“剑鱼”号。

这些船中,专用移民船“短跑冠军”号、“邮差”号在最初的设计中本来是不带蒸汽动力的,不过后来考虑到这两艘船将要投的运营航段是从澳洲孤山港到新华夏的新华港,航程漫长。尤其是回程的时候航行在热带地区,条件较为恶劣,因此建造的时候又加上了一套628马力的蒸汽机组。该船采用铁梨木轴套的螺旋桨推进器,正常航速11-12节,顺风顺水时航速能高达16-17节左右。如此之高的航速,为了避免船只重心不稳。因此甲板上方只加盖了一层移民居住的隔舱,使得整条船的运载数达到了800。当然,如果不改装蒸汽动力的话也许能运载更多的,但这无疑不符合东岸快速输送移民的初衷。

这两条昂贵的船只几乎没法运载什么货物,从新华港前往澳洲的时候基本是空舱,船舱内除了给烟台要塞输送过去的五十名炮手外便再无他。因此是标标准准的“移民专用船”,且没有任何武备,执委会一共只建造了两艘试试水,以后什么时候再开工建造这种奢侈昂贵的船只就只有天知道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