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破浪”号的首航(二)(1/2)
船队驶出了炮台林立的鸭子湖出海后,开始转向南偏西,顺着洋流与侧风向南航行。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从7月29
开始,船队越过了拉普拉塔河
、圣马蒂亚斯湾,顺着绵长的
塔哥尼亚海岸线一直向南,最终在8月10
这一天抵达了正下着大雪的马岛须鲸港。
冬天的南大西洋是狂的,尤其是一年四季天气都极为恶劣的须鲸港,这边的海面上常年刮着五级以上的西风,
港航道内终年涌动着巨大的
涌,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触礁或搁浅,十分考验船长的驾驶技术。
在旗舰“红鳟鱼”号护卫舰的带领下,各舰纷纷降下了大部分风帆,一边小心地控制着方向,一边顺着水流艰难地朝港内驶去。而就在大家都在紧张地控制着船只航向的时候,“
”号多功能船已经早早就降下了风帆,然后启动了主机,此刻修长的船身在尾部明
桨“哗哗”的划水声以及烟囱内冒出的滚滚黑烟中,以25节出
的低速慢慢通过了这段海水流向多变的海域,进
到了相对平静的须鲸港码
泊位内。
“”号关闭主机、降下首尾双锚后,张啸满意地从
机舱内走了出来。这一路上行来,“
”号大部分时间都关闭了主机,只靠着风帆顺着海流前行着,全程保持着4-6节的“低速”。也就是在离须鲸港没多远的时候,在征得船队总指挥官李毅中尉允许后,张啸开启了蒸汽机,给锅炉缓缓增压,最后依靠纯蒸汽动力安全通过了那段有很多涌
的水道。
事实证明,在天气或者海况较为恶劣的况下,蒸汽动力的船只具有更好的
控
和安全
。而在水流多变、涌
较急的区域,如须鲸港
港水道、如麦哲伦海峡,蒸汽动力船舶的优越
更是无与伦比。只是如果能把驱动船只前进的明
桨换成螺旋桨就好了,明
桨的效率在低速
况下是够用了,但是远洋航行的时候还是稍显慢了一些。令
惋惜的是如今船厂始终没有解决螺旋桨主轴水下密封问题。因此只能先用明
船对付着,等以后解决了技术难点之后,再统一改装为螺旋桨驱动。
“”号的载重约为730吨,此时船舱内除了运过来的物资之外。还装了大约300吨
煤。如果使用蒸汽动力(假设中途不出任何故障),按照每小时耗煤160千克、航速3节来算的话,那么理论上能够航行5600多海里。
5600多海里是什么概念?从东方港出发沿直线横跨南大西洋,然后抵达南非河中港,这其间的距离也不过才三四千海里。这意味着华夏东岸共和国已经可以不看洋流、风向的脸色,而直接从本土走近路抵达南非殖民地了。当然了,这些煤炭也只够单程使用的,要想顺利往返那么你还需要在河中港设立一个大型储煤基地,用来给过往的蒸汽船加煤。
不过实际况中其实没有那么复杂,从东方港直航河中港,一路上也不是每时每刻的风向都不对,很多时候还是可以利用风帆来为航行提供一些动力的。因此,“
”横渡本土和南非之间的大西洋其实花不了太多时间,平均下来全程其实还是能够达到4-5节的航速的。这样从东方港到南非所花的时间其实也就一个月出
的样子,比走南线还短了十天以上。这样一来煤炭基本上也就勉强够用了,如果本土再提高一些蒸汽机效率、船舱里再多装载一些煤炭或者换装燃烧热值更高的动力煤的话就更保险了。
有了这个认识的张啸异常高兴,如果“”号真的成功进行了远距离跨海航行的话,那么真的可以算得上是华夏东岸共和国工业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创举了。嗯,下一步出发前往河中港的路上要不要试试机帆混合动力航行呢?如果成功的话,那接下来向
通部申请建造在两侧安装腰明
的同级船“斩波”号就没有多大问题了。
当初现代特种船舶厂在往上报计划的时候,可是一气报了两艘同级船。其中之一即是“”号,而另一艘就是“斩波”号了。这两艘船船型、排水量、帆面等数据都一模一样,唯一的区别就是“
”号只在尾部安装了一个明
桨。而“斩波”号则是在船腰两侧各安装一个明
桨。现代特种船舶厂的厂长韦华准备将这两种船都造出来,然后试验一下看看哪种船更给力一些。
只不过当时通委员萧百
的“亲儿子”铁道总局正在大力上马铁路,消耗了很多新华夏运回来的硬木资源;再加上饥不择食的海军也开始不再坚持全部使用
西红木建造战舰,而改用新华夏地区的硬木制造护卫炮舰。因此这木材资源一下子就紧张了起来。后来不出意外,“斩波”号多功能船的计划被萧百
枪毙掉了,只给现代特种船舶厂批了建造一条船的许可。只不过如今
况又不一样了,只要张啸能够证明“
”号确实
能优异,能够承担起多种任务,最重要的能够有效缩短横渡大洋的时间。那么
通部肯定就不会再拦阻自己建造新的这种蒸汽动力的船只。
而且,这种船只之所以被称为多功能船,还真的就是因为其承担了多种功能。比如船上安装了特制的测量水的锁链,比如船上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