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新产业(2/2)
氢气体中的硫),既可以避免大气污染,又可以变废为宝,两全其美。
这个回收硫磺的工艺倒不复杂,但是其生产设备的加工仍然超出了东岸共和国目前的工业能力。也许只有等大型水压机、轧钢机、机床等工业利器完备后,才能一窥这里面的玄奥。不过目前工业部门也在积极研究替代办法,即在无法生产大型反应釜等设备的况下,如何利用现有技术绕过这些问题,从而实现煤气中废硫的回收。
硫磺的问题可能一时半会无法解决,但是随着新的几名明朝匠户的到来,硝土的生产却取得了极大的进展。这些明朝匠户的方法并不新鲜,他们使用的是传统的堆肥法。即将大量动物粪尿、尸体搅碎后铺放在一处土壤含水量较高、通风较好的空地上,然后再在上面洒上大量的木灰。如果温度适宜的话,经过一段时间的硝化反应后,这片土地上便可以刮下一层薄薄的白色晶体状物质,这便是硝土。刮下来的硝土经过拣选、提纯后,便可以得到纯度极高的硝酸钾。
这个硝化反应说穿了很简单。由于动物粪尿、尸体中含有大量的氮酸,在一定条件下可与土壤中的硝化细菌反应生产硝酸,然后硝酸再与木灰中富含的钾反应生产硝酸盐——硝酸钾,而
工堆肥法只不过是
为提供了这么一个适合这个反应发生的条件与场所而已。
这种方法提出后,化工部门的技术员立刻进行了小规模的实验
生产,结果证明这种方法完全可行。其实这一点都不令
感到意外,因为此时的欧洲及大明都是这么
的。
既然方法可行,那么下一步就是开始规模化生产了。11月15,就在郭子离的探索舰队还在海上漂泊的时候,在平安镇北方桔树村外的荒地里,一间规模不小的厂房已经建立了起来。这便是北方火药厂的硝土车间,厂房墙壁上开了大量的门窗以保持通风、透气;而在厂房内,一溜十亩硝田已经被开辟了出来。工
们在地上挖了一个十亩大小的浅坑,浅坑底部用混凝土浇筑,上盖一层薄土。
11月16,硝土车间开始了试生产。只见工
们将附近地区收集来的动物粪便与尸体搅碎后均匀铺放在浅坑薄土上方,然后往土壤内洒水保持住土壤内的水分湿度。厂房的通风条件不错,硝田正上方的顶部装了许多玻璃以便阳光透
而过。有这样的优良条件,土壤内的硝化细菌应该能够将这些富含氮酸的物质逐步反应成亚硝酸、硝酸。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工们经常往硝田上方洒一些
木灰,这是给土壤中逐渐生成的硝酸将
木灰中富含的钾反应成硝酸钾提供机会。此时东岸地区开始逐步进
暮春、初夏季节,无论是气温还是湿度都对硝化反应较为有利。
12月31,在化工组众多技术
员和工厂工
们的注视下,硝土车间第一次硝土收集开始了。此时硝田的上方已经生成了薄薄一层的硝土,这便是硝酸钾混合物了。工
们小心地将这层硝土刮了下来收集到容器内,收集完毕后继续往硝田内填土、堆肥、洒
木灰,以让硝田继续反应。
刮下来的硝土很快便被拿去进行简单的去杂、清洗、提纯,然后将得到的纯净硝酸钾称量计算,最后得出的结果令吃惊——十亩硝田总共刮出了超过三吨的纯净硝酸钾。而这三吨硝酸钾若配上碳和硫磺则能制造出足足四吨的火药,这个数量已经很惊
了。要知道,“八月十
”级战列舰齐
一次大约只需要不到200公斤的黑火药,而八吨黑火药已经足够“八月十
”级这样的战争巨兽打20次以上的齐
了。
这些硝酸钾除了拿去做火药外,同时还能当做化肥,还能去做硝酸,价值可谓巨大!硝土车间的生产大获成功!
ps:此章车间顶部装玻璃、以及硝田上方洒木灰的创意来自山
桑,在此特别感谢。(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