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五章 放弃(1/2)

五月之后,上百万将卒家眷、匠工,都陆续经横山撤秦潼山之中,黄双和阎渊也于五月中旬,率部正式放弃潼、天钧、雁等城,往横山方面收缩……

黄双御骑而行,看着驰道两侧那似金色波涛的麦,心里满是惋惜,只要他们能在雁原再坚守月余,就能有上千万石的粮食征府库,但为服从大局,他心里有再多的不舍,也只能放弃他们充满热所建设、经营数年的土地。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为保证撤离有序进行,确保河西铁骑及凉雍铁狼军不敢衔尾追击,鹤真率战禽营编殿后兵马之中,加上两百多辆轻重型天机战车以及四百具重弹弩压后,令敌军不敢轻越雷池半步。

董氏、苗氏暂时还无意付出太惨重的伤亡与龙骧军决战,大兵马也只是徐徐跟在龙骧军后撤战部之后,不费吹灰之力的接管一座又一座被龙骧军丢弃的城池。

也许是龙骧军撤得太仓促了,丢弃在榆城岭沿线及雁处的城镇,不仅熔铁而筑的城墙都完好无损,城镇内的屋舍、作坊都保留下来,甚至还有一些像铜铁这样的笨重物资,都遣弃在城里。

原上,四十万大军,分三批南下,从横山城延伸到雁处的数条驰道皆尘烟滚滚。

这些年好不容易在雁原安稳下来的平民百姓看到这一幕,心中都是五味陈杂。

就他们而言,自然是更愿意接受龙骧军的统治。

这几年来,他们流落到雁原,不仅是龙骧军给他们粮渡过饥荒,也是龙骧军发放农具、耕牛或者驼马,助他们在雁原建造屋舍、开垦荒地、种植粮食,更不要说这几年龙骧军在雁原大肆兴修水利,修筑四通八达的驰道,开垦的土地还直接分配给个

他们的一切,都可以说是龙骧军给的。

现在龙骧军要走了,那些吃不吐骨的宗阀即将到来,如何能令他们高兴得起来?但他们好不容易在雁原扎下根来,开垦、拥有自己的田地,凡夫俗子之中又有几能毅然放弃这一切,追随龙骧军撤到山多地少的秦潼山去?

就算如此,最终撤退到沥泉总管府的军民总数,还是超过了两百万。

这让留在潼北府主持政务的郭泓判异常痛。

秦潼山内,潼北、潼中、潼南三府的耕地是不少,但多山少田的沥泉这些年聚集大量的匠工以及进天机学宫修行的寒门子弟,数多达四五十万,都不事农桑。

这时候又要保证沥泉诸多冶炼场、矿场诸多铸造工场能高效运营,潼北、潼中、潼南三府,即便还有余粮,也都让沥泉这边的无底给吞噬一尽,现在突然多出了两百万张吃饭的嘴,每天就需要六七百斤粮食,郭泓判如何不愁?

不过,他并没有疼太久,很快风焰飞艇就从燕京满载粮食,顶着凛冽的罡风,飞沥泉,以补充粮食的不足。

京畿平原才是燕京最大的粮仓。

不过风焰飞艇的运力有限,风焰飞艇往返一趟,加上必要的维护、维修,需要六天时间,二十艘风焰飞艇,平均每天仅能输送不到一百万斤粮食进沥泉,好在陆路运输也迅速跟了上来,却也不至于出现饥荒。

虽然秦潼西关控制华阳宗手里,但随着龙骧第一、第二镇师东撤,迅速加强对潼北、潼南、潼中三府的控制,同时也将大量的将卒家眷,往潼中、潼南安置过去,以减轻沥泉的粮食压力。

而陈海也早就着手在玉庭城与潼北府之间修筑栈道。

所谓栈道,主要是在悬崖绝壁之上开凿孔上石桩或木桩,横铺石木板,以利行、通车,虽说风吹雨淋,容易毁坏,也承载不了天机战车通行,甚至极易为潜进来的敌军斥侯坏,但要比用岩战车挖掘山隧道要容易得多,花费也少得多,也是当前加强京畿平原与秦潼山腹地联系的最佳选择。

这项目工作经过已有三个月了,从降卒及民勇里征用十万健勇,秦潼山东麓处的栈道已经修成近一千余里长,再有两个月就能让牛马驼运物资通行。

那样的话,在秦潼山东麓处增设三四十座驿所、中转仓,仅用最为传统的手段,就能保证两地的物资转运,同时还能依靠这些驿所、中转仓,往秦潼山东麓处的一些河谷、盆地、坝子安置数十万,开垦更多的粮田、种植更多的药山、开辟更多的矿场……

均田分封策,不只是引起了宗阀的主意,天下的寒门子弟更是在热切的关注着势态的进展。

西园军及六阀上百万族撤出京畿,进蓟阳郡,便大肆侵占山林湖泽及耕地。

要仅仅如此,倒是没有什么,毕竟蓟阳郡经历黑燕军之后,一度下降就剩四百多,虽然这几年有所恢复,但依旧只有战发生之前的四成而已,有大量的土地荒芜无耕种,宗阀要占便占过去。

然而六阀上百万族,不事耕织者甚众,不仅要强占已开垦好的熟田,还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