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四章 展会(3/6)
东西,折出来的是一种知识“底蕴”。眼界、高度、思维模式,这份报告透露出来的东西,普通留学生是很难有这样视角的。
那么陈发现在问的这个问题。是她自己要问的,还是她身后的某些想问的?
不由得胡文海不正色以待。
“请坐吧,陈姐。”胡文海指了指自己床边写字桌的椅子,想了想。反问道:“我们与本贸易,不用
元就要用美元,你说肯定不可能用
民币对不对?”
陈发大方的坐在椅子上,看着盘腿坐在床上的胡文海点了点,像是有些气愤难平:“可是美元的流通
更广。国家信用更强,是通用的国际结算货币,比
元在贸易上更有保障。而
元的贸易结算范围就很狭窄了,只有很少的国家会接受
元结算。中国如果储备
元外汇,只能用于进
本产品,这在外贸上会吃亏的。何况现在
元升值潜力明显,
元购买力增加,可国内对
出
换汇的成果却变少了。”
“不,我的想法和你正相反。”胡文海摆手,笑了起来。
从陈发的问题出发。他现在知道,这次谈话应该是她自己的想法。如果是国内要她问的问题,不会问出这样的问题来。
“你忽略了一个很明显的问题,没错,元对美元升值,也就是美元对世界主要货币贬值现在是个明显趋势。但问题是,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
民币对美元却会有更大的贬值动作。”
民币对美元贬值,这在国内应该是个大趋势。鼓励出
的措施中,贬值本国货币显然是个很重要的手段。
本、韩国、亚洲四小龙。在发展出
经济中都曾经大力贬值本国货币。
就是广场协议美元贬值,初衷也是通过美元贬值增加美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货币贬值赖账这个说法可不能明目张胆的拿出来,家美国
也是要脸的。
在整个八十年代后期。美元虽然在对世界主要货币中持续贬值,但另一方面民币却对贬值中的美元发动更大的贬值动作。
也就是说,如果用美元结算对贸易,大量储备美元外汇才是真吃亏的事
。美元对
民币升值,虽然有利于中国产品对美出
,可美元对
元的贬值却会提高中国进
本产品的成本。更会降低中国产品在
本的竞争力。
如果陈发的问题是国内某些的问题,就不会忽略
民币未来的贬值趋势。现在看来,这个问题大概是她整理资料的时候,自己产生的疑惑吧。
当然,这另一方面也间接说明了,如今的中国患有多么严重的美元症。
后世中国手里天文级数的美元国债,既是对美国的战略威慑,何尝不是给自己脖子上套了一根牵在美国手里的绳子?
美国每一次量化宽松,都是如同广场协议一样的公然赖账。美元的每一次贬值,都让中国手上的外汇储备以印钞机都来不及的速度蒸发财富资本。
而美国赖账的最大受害者,无疑是美国的最大债权国中国。
虽然元也不是那么靠谱,但起码
元结算无疑会推动中国外汇储备比历史上拥有更加健康的结构。
当然,这是指八十年代的况,毕竟八十年代后期做多
元只有赚钱,不太可能会亏钱。到九十年代,打死胡文海也不敢建议国家用
元做外汇储备,到时候就是要有多远跑多远,离
元远远的才好。
八九十年代历史上再也没有比元更有
作
的货币了,八十年代后期趋硬,有利打开出
市场。九十年代趋软,有利于赚了
本
钱之后,再来引进他们的技术。
何况——
“何况,元升值对出
的不利也不是没有办法弥补。”胡文海笑笑,敲着桌子问道:“你听说过套期保值吗?”
……
李俊仁的报调查工作并没有什么惊险或者跌宕起伏的
节,他花钱买通了酒店的一个韩裔服务生,拿到了中方竞标团的一批生活垃圾。在垃圾袋里翻找了半天,轻易找到了并没有什么保密意识的大港造船厂销售科的内部文件。
上帝保佑,八十年代的韩国汉语仍然是官方语言,首尔还不叫首尔,而李俊仁的大学教育也让他能够读懂中文。
带着邀功请赏的自信,李俊仁将自己发现的报汇报给了自己的上司。
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他的报却并没有引起现代重工高层的重视。
说来也不怪。中国造船业在国际市场上何止是默默无闻,根本就是从来没有出现在舞台上过。从1981年给香江包氏兄弟造过一批散货,到后来给何鸿燊又造了一批近海船,始终是凭着中原正统的面子。在港澳晃悠而已。
对于这样的对手,以现代重工为首的韩国造船企业,又怎么可能重视的起来?
八十年代的韩国,也确实是有着这样的自信。在国际造船业,韩国如今的优势。就是中国二十一世纪一零年代后的场面。
市场份额逐年大步递增,处于上升期的后发追赶国家,正是意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