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章 策略(2/4)
有一件事要向李经理汇报,我们的在成田机场发现了中国造船企业的队伍,怀疑这次订货会会有中国
参与……”
“中国船企?这有什么好担心的,这种事不需要担心。主要还是盯住订货方,我们的敌
主要是
本
。”
“是,我知道了。”
“不过,嗯——”李在勇沉吟一番,想了想补充道:“你们的工作态度很好,只是要注意工作方法。中国,找
查查他们的动向,看他们有什么行动。”
“是,经理果然高瞻远瞩,我这就下去安排。”
“那个李俊仁,对,就是你!”李普成抬,正看到站在大门
负责开门的大学生李俊仁,点
指向他说道:“你现在就去,调查一下中国
的动向!”
“我?”李俊仁有些惊讶的指着自己,兴奋的连忙立正道:“是,我这就去!”
……
“我们这次的主要对手是韩国,
本
在造船业的好
子已经过去了,尤其这次
元升值。更会对
本造船企业形成巨大的冲击。”
“所以我们的策略,应该是联合本
,共同打造‘韩国威胁论’来压制韩国
在国际造船业的崛起。”
胡文海将手上的策划书,一式两份给自己身边坐着的
。
足足十二辆丰田加长考斯特排成蔚为壮观的车队。飞驰在成田机场通往东京的高速公路上。好在本高速路建设的质量相当不错,丰田考斯特也是相当优秀的公务车,坐在车里竟然几乎感觉不到什么摇晃,看书写字都不成问题。
首辆考斯特最后的通排座位上,胡文海安静的等待着身边的看完了他手上的策划书。然后接着说道:“这次我们
本之行,将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东京行动,主要以船舶集中订货会为主,争取拿到一部分国际造船订单。另一部分则以长崎为主,我已经联系了三菱重工,他们会安排我们的技术
员,参观三菱在长崎的造船厂。”
“三菱会这么好说话?”孙厂长一脸惊愕,有些难以置信。
大港造船厂是较早参与国际造船业的企业,早在1980年就承建了中国第一艘出的万吨散货
,是中国第一艘完全按照劳氏船级社标准建造的出
货
。
应该说大港造船厂在国内造船企业当中。还是比较有活力和心气的,否则孙厂长也不会这么主动求变,主动走出国门。
要知道就算大港造船厂面临经营问题,也完全是可以把问题推给上级、推给政府的。向上面要业务、要政策,向政府要贷款、甩包袱,反正一个大港船重上万名职工,根本没敢承担让它显然不良经营的责任,肯定会有国家兜底。
作为这样一家企业的负责,孙厂长明明可以躺着把问题给拖下去,却偏偏拉下脸皮来求着胡文海取经。更想到要开拓国际市场,这一点确实让
敬佩。
而作为一名有开拓的企业负责
,孙厂长当然会对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造船企业三菱重工有所接触。
然而可惜的是,三菱重工对大港船重此前递出的橄榄枝根本不屑一顾。想也知道。大港造船厂在中国国内或许算一号,可放到国际上,谁又知道你是哪个小透明?中国造船业在国际上,根本没有什么存在感好么。
也正是如此,孙厂长对胡文海如何能勾搭上三菱重工,实在是有些好。
“嗯。孙厂长别看本造船业如今好像天下第一,他们的
子其实也不太好过的。”
胡文海呵呵冷笑:“本造船厂1973年产量1750万吨,可到1980年连500万吨都没有,整个产业损失了70以上。你想,这70的产能淘汰之后,会产生多么大的资本折旧压力?”
孙厂长瞪大了眼睛,不可置信的摇道:“1250万吨以上的闲置产能?天啊!”
刚刚开眼看世界的中国,对国际市场缺乏了解的程度非常严重。当然,这不是说他们不想了解世界,而是纯粹没有这个能力,或者是没有这个渠道。
像这种行业宏观资料,也不是说你随便就能拿到的。或者要在政府相关部门有关系,要么就是花钱请商业调查公司,最差也要通外文并且严密关注国外行业期刊。
孙厂长在国内算是业内专家了,可对国际造船业市场仍然是两眼一抹黑。唯一接触过的“外商”,还是自己找上门来的香江船业巨包氏兄弟。和真正的“外国
”打
道,根本就毫无概念,可以说是连门朝哪开都不知道。
听闻本竟然有1250万吨造船产能闲置,这怎么能让他不惊讶?单是闲置造船产能,都已经比这个年代国内整个造船业产能多出五倍以上了——国内甚至刚刚具备建造远洋万吨散货
的水平啊!
“没错。”胡文海肯定的点,从容道:“这些产能一部分是国际海运市场萎缩减少的,另一部分就是由于韩国造船业崛起抢走了
本订单。”
“本造船业占有国际市场份额最高的时候,是1976年达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