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九章 团结又斗争(3/4)
“生意还不错,吃饭的不少。不过,呵呵。找麻烦的
也很多。”
“找麻烦?治安不好吗?”
“不是。”夏博洋苦笑:“治安倒还好说,找了至少
家不会来闹你的生意。不过有些单位三天两
来罚款,那才让
疼。”
胡文海恍然大悟,点附和:“个体不好
。谁都能管你两下。”
“是啊,过去上学时候不知道。真的经历过,才知道这个社会不是那么单纯啊。”
夏博洋说着,努嘴指了指旁边的一罐灭火器,苦笑道:“店里原本有个灭火器的。开饭店的,这方面总不能省。可消防队的来了,非说要用指定产品。东西倒是没贵多少,但必须在指定商家购买,只好换了一个。差不多的还有什么门前清理,占道、排污、计划生育,反正有关没关的总能想办法给你一张罚单。”
胡文海摇叹息,八十年代个体户表面上看着风光,好像只要肯
就能赚钱。
然而实际上,不提在整个社会供销体系中的弱势地位。社会地位的低下也是相当严重,没有一个组织遮风挡雨,社会上什么权力单位都能上来咬两。
可也正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里,中国未来才真正成长起来第一批有竞争力的私营企业。能在严苛环境下活下来的,肯定都是生命力顽强的。
“哎,我上次说的那个你和你家里怎么想的?”胡文海脆说道:“你们现在这样受欺负,说到底是规模不够造成的。生意做大了,才有讲条件的本钱。”
“我也知道,这不是和家里说了。”夏博洋点,又摇
:“可我家里钱也不多。爸妈对借钱发展心理没底。我也才刚毕业,家里说话没什么分量……”
不等夏博洋说完,胡文海就已经知道了他的答案。
和这个时代绝大多数的“孩子”一样,他们自身的话语权都有限的很。父母们宁愿相信社会上不怎么靠谱的小道消息。却不愿意相信自家孩子说的话。若非是胡文海这样用无数事例证明了自己的价值,普通家里,儿子、孙子辈的话,长辈基本上都当是“放
”罢了。
在他们这一代眼里,要么是给国家做工
,要么就是子承父业。闯
什么?不如安稳过
子的好。
胡文海不可能出钱请夏博洋改善他们自家的生存环境。顺便还帮他们解决了风险问题。如果连一点风险都不肯承担,可想这个项目是千万不能给夏博洋家里的。一点风险都没有,同样就意味着一点压力也没有了。
没有压力,项目的质量和效益从哪里来?
不过说实话,若非是夏博洋,胡文海和夏博洋的父母谁又认识谁?他信的是夏博洋一个而已。
“不说你父母了,我就要夏博洋你自己的一句话。”胡文海注视着他的双眼,问道:“你自己怎么想的,肯不肯跟我?”
“我自己当然肯!”夏博洋想也没想,脆利落的就说了出来。
“你要是信得过我,那咱们就!班里应该还有不少没考上大学的吧?你找几个信得过的
,咱们从
到尾先在绣城练练手。”
“行!”夏博洋连忙点,目光炯炯有:“文海你说吧,准备怎么
?”
“其实没有什么难的,真的!”胡文海信誓旦旦:“要说起来,基本不是个傻子这活都能做——”
夏博洋失笑,拍桌子假装愤愤的喊道:“喂,你逮缝就贬损我是吧!”
“没的事儿,我说的都是事实啊!”胡文海连忙指天发誓:“真的,只要有点脑子的都做得来。你只要从政府手里拿到地,然后找设计院出施工图,找建筑队按图施工,再找安监的
组织验收,最后把建好的房子该卖卖、该租组,咱们这第一个项目就算完事了。”
“第一个项目咱就是练手,也不搞什么太难的。就我们家厂里的一块地,原来打算盖宿舍的。不过拿出来建商品房也一样,我让我爸给王市长打个电话,变更个用地规划就行了……”
胡文海嘴上说的轻飘飘,这话要是让二十年后的房地产商听到,非得气的吐血不可。好么,整个房地产开发项目中。最艰巨的任务,到了他嘴里,反而就是一句话而已。
其实不怪,这就是胡文海目前发展思路。在未来的获利模式。八十年代把自己在体制内的根基打牢了,到了九十年代以后,私营企业可以光明正大的赚大钱了,到时候他躺着都能把钱给赚了。
以他在国内的影响力和财力,真到了九十年代、二十一世纪。什么北上广一线、二线城市,真要搞房地产,哪块地被他看上拿不下来?
当然,到时候咱们胡总还真看不上房地产……
不,应该说胡文海未来对房地产是既斗争又团结。斗争,中国房地产过热不仅对经济没好处,反而会造成投资向房地产集中,而抽了制造业资本的问题。可又不能不合作,发展房地产是大势所趋,不搞房地产的制造业
脆连制造业自己都缺乏发展下去的资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