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巴基斯坦(2/2)

“王爷爷,请问601所里是不是有一批基斯坦?”

“你怎么知道!”王主任瞪大了眼睛,有些惊讶的看重胡文海。

“这有什么好怪的,不是早就有传闻说基斯坦要引进歼七吗?”胡文海忽闪着大眼睛,迷茫的说道:“去年航空世界还有文章分析,说小可能会引进歼七做目前装备的歼六升级。在这种况下,有基斯坦的飞行员在国内培训也不怪吧?”

“航空世界有这篇文章?”王主任疑惑。

胡文海猛点起:“第十期有一篇介绍某团歼x机的文章,分明说的就是歼七。文章里有一句话,就是说方有意引进这种飞机对印度的三代机。高空高速的歼八显然不适合方的需要,也只有歼七的低空机动灵活才能胜任这种需求。如果基斯坦真的要进歼七,那肯定要派出飞行员进行培训和试飞。”

说起来去年的航空世界还真有这篇文章,但胡文海也当然不可能是真的通过这篇文章才推导出的这个事实。基斯坦在1985年引进中国的j7-p替代自己装备的j6,这在二十年、三十年后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了。1983年基斯坦的两名飞行员在中国试飞受训,双方商定j7的具体改造方案,以便适合方的作战需要,到1985年方签署了首批20架j7-p的订单,这对稍微了解一些空军知识的好者来说,并不是什么生僻的常识。

而在早就知道了答案的胡文海这边,当然是轻而易举的找到了一个可以搪塞过去的借。换成c从普通杂志的只言片语里,如此肯定的推导出一个报或许还不可能。但换成胡文海这种早就知道答案再去找过程的,当然就轻松了无数倍。

不过航空世界毕竟只是面对航空好者的普及型杂志,王主任这种专业士就算看过也不会往心里去。他回忆了一下,始终对第十期的文章没什么印象,也就放弃了思考。说白了,胡文海对此也只是一个猜测,是他王主任自己没绷住,间接承认了这个事实。真要说起来,胡文海既没有间谍可能,也没有泄密动机,这事儿也真算不上什么了不得的事

“你问这个什么?”即使如此,王主任仍然有些警惕的打量起胡文海来。

“我就是想,如果咱们的拟真机开发出来了,但只有自己用的话是不是太费了?”胡文海抿了抿嘴,无辜的笑道:“所以我就想,基斯坦方面会不会也对此有什么兴趣?”

“……”

王主任转一想,还真是有这种可能。基斯坦七十年代第三次印战争结束之后,可以说是举国皆哀——开玩笑,被打的差点灭国,划出去一整个孟加拉国成了独立国家,过后还要捏着鼻子承认其国际地位!在这种刺激之下,基斯坦如今可是疯了一样的打着全民皆兵的念

但空军毕竟是个昂贵的兵种,培养飞行员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所以空军要玩全民皆兵,可不是那么简单。从这一点上来说,基斯坦还真有可能在拟真机上有所需求。

实际上恐怕还不仅是基斯坦,这么一想,拟真机对绝大多数兜里不怎么宽裕的空军来说,应该都有不小的诱惑力。

就像胡文海预测的那样,在计算机的cg能没有达到模拟要求之前,拟真机的需求起码能够维持十年时间。毕竟拟真机的模拟效果再怎么糟糕,起码总比没有要强那么一丢丢。何况拟真机的造价和使用、维护价格摆在那里,对“财大气粗”的空军来说九牛一毛都算不上。

综合来说,拟真机的训练效费比还是很让心动的。

这不就是市场所在?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