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三百六十四章 敲竹杠(2/2)
是加钱啊!”
宋应昌低声道:“晋州之战后,倭军已有议和之意,其国主甚至亲自渡海而来,若是双方能定下盟约,那么老弟就可以功成身退了。”
林延
看向宋应昌问道:“时祥兄的意思?”
宋应昌道:“现在出征钱粮账目上大概还有十几万,宋某想了下若是双方议和,那么贤弟不妨先拨出两万两银子,剩下的钱宋某东拼西凑借一万两。凑足三万两银子!”
“可是还短两万?”林延
反问道。
宋应昌道:“我与于道之有年谊,宋某不信他一点
面都不讲,慢慢与他磨去,要紧是你我要先过了这一关!否则晋州之战一旦报上去是虚夸,那么朝廷就会追究贤弟的抗命之罪啊!石大司马这时候对你是绝不会手下容
的。”
林延
于此反问道:“若是倭军不退如何?”
宋应昌道:“该让还是需让一些,都谈到这个份上了。我看可以与倭寇达成协议,先让他们退兵,就以割让朝鲜三浦为谈判之底线。依我看如此不怕倭
不动心。”
宋应昌的意见,就是朝鲜局面退回正德五年时的
况,当时倭国在朝鲜三浦设立倭馆。
这当然与当初倭国使臣玄苏劝林延
以三浦倭寇之名,来承认倭军割让朝鲜土地的事实不同。
林延
摆了摆手道:“倭酋是个不按照套路出牌之
,若是我们稍有退让,他必有警觉。”
“那么依经略大
之见?”
林延
笑了笑道:“要钱没有!要命不给!”
宋应昌失色道:“那么朝廷那边如何
待?”
林延
笑而不答。
次
,林延
,宋应昌在行辕设宴款待随于道之,及兵部,都察院,六科,山东,辽宁五方十几名官员,还有战地记者翁正春,史继偕二
。
这十几名官员本以为林延
会给他们接风洗尘,但没料到却是普通的粗茶淡饭,不由有些失望。
于道之在席上道:“经略大
,这东征军的将士
子过得可真是辛苦!”
林延
道:“于司马言重了,我等将士为朝廷效力,再大的苦也要吃的。”
于道之微微笑着道:“那可不是?朝鲜之役,朝廷先先后后都用去了近两百万两银子,能打到这个份上,全赖前后两位经略的运筹之功啊!”
宋应昌听了于道之这句话,面色有些难看,但他随即平复
绪,满脸堆起了笑容。林延
笑道:“是啊,宋经略受封后,确实是战战兢兢,平壤之役灭敌上万,斩级一千五百余,后来碧蹄馆又杀倭数千余,这些并非宋经略一
之劳,而是三军将士用命,这奖赏抚恤下去,当然就花钱如流水了,但这钱不能省啊!诸位说对不对?”
眼见林延
一顶大帽子扣下来,众
不得不连声道:“正是,正是。”
于道之见林延
化解他的这套说辞,倒也是在意料之中。
他开
道:“有功当然要赏,朝廷绝不会亏待将士,只是于某有一事不明,一个平壤之战已是这么多封赏下去了,那么晋州之战歼敌两万,到时候经略大
又打算向朝廷要多少的赏赐?”
“林经略宋制台,于某不是责备的意思,你们切莫误会啊!还有一事,那么就是战功的勘察,晋州之战报上朝廷,其中有多少虚浮的地方,于某不知道。但王命在身不得不详查。于某来朝鲜前,本兵也是再三
待,国事愈发艰难,战功愈发不可滥赏,如此既令歹
有侥幸之心,也令朝廷白白损失的钱粮。”
“所以呢?于某这么看,这两万倭寇咱们要查实,从各镇各协一层层地往上报,最后再核实。然后首级要认真查验,埋尸首的地方也要重新翻起来再验看过一遍,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大公!诸位以为如何?”
众官员们都是点
如捣蒜。
林延
与宋应昌对视了一眼。
二
都明白,这于道之还真不是省油的灯,一套一套这是要置
于死地啊。
宋应昌给林延
使了眼色,不可以再强顶下去,现在二
的乌纱帽可谓被于道之狠狠拿捏再手中。
“忍一时风平
静啊!”宋应昌在心底说道。
反观林延
则笑着道:“于司马果真是心细如发,就这么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