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处置(2/2)
是天恩,赞画一路保重。”
袁黄点了点
向林延
长长一揖道:“学生拜别恩师!”
袁黄六十之龄称林延
为恩师,有些不太像话,但官场上和科场上就是如此。此刻众
都看向了林延
,因为林延
有专赦之权。
也就说他可以赦免袁黄之罪,保他留下戴罪立功。这就是为什么,内阁不早早处置袁黄,非要让林延
到朝鲜后再处置袁黄的道理,这大概是王锡爵的想法。一路上来朝鲜,也有官员请林延
念在师生
分下保下袁黄。
李如松在旁看着没有言语,至于身后的李如柏,李如梅对于袁黄也没有好印象。
袁黄以主事的身份因军功不平,竟面责于三军统帅李如松不公,李如松对左右事后道,此可恶老和尚。
故而这一次众
也看林延
如何高高举起,轻轻放下,最后保住袁黄。
林延
对袁黄道:“这一次为大军平倭你出力甚多,无论是参赞军机,还是调拨粮
你都有大功,更不用说你以衰老之躯,事事仍勤勉有加,但正如方才制台所言雷霆雨露具是君恩,一时回乡倒也是不错。将来叙功之时,朝廷不会忘了你的。”
袁黄长叹一声道:“学生谢过恩师。学生不求寸功之赏,唯可惜鸟未尽,良弓藏!”
袁黄这么说,众
更加难过。
确实袁黄在处置军务上并没有差错,但因卷
党争而被罢免,着实不公。
而众
见林延
没有保袁黄都是出乎意料之外,就算林延
不念袁黄是自己门生,王锡爵的面子他总该看一看吧。
宋应昌见此则欲言又止,最后不出一词。
然后众
看着袁黄脱下官袍,坐着一辆驴车离去,身旁唯有两名小卒护送。这一幕更是令
不胜伤感。
“真是鸟未尽,弓已藏!”于仕廉难过说道。
另一赞画刘黄裳则是默然不语。
见此林延
将袁黄免职后,李如松,李如柏,李如梅也是返回军中。
李如松道:“启禀经略,眼下军粮已从海上抵达,又添数千援兵,我等将士
马已得食,正思大举进兵,收复王京之时!”
林延
道:“不急于一时,先
察倭寇军
再说。贵部多是骑兵不如等
秋之后再行作战!”
李如松欲求战,见林延
不肯,于再三恳请,但林延
却不肯答允,只让他全军备战等候军令。
李如松一走,宋应昌也是向林延
告辞。
林延
道:“也好,制台驻于义洲,策援我军后路,保障补给之事。”
宋应昌,李如松都走后,林延
帐下剩下刘黄裳,于仕廉二
。
不过这边朝鲜又给他派来了接洽使,此
乃平安道监司李元翼。
李元翼与柳成龙一样都是南
党,也是出身于朝鲜名门,此
看上去十分瘦弱,但林延
一见面即知此
是个极
明厉害的
物。
于是李元翼与刘,于二
组成了林延
的班底。
李元翼负责对朝鲜方面地方的调配,以及对议政府的联系沟通。
而刘黄裳林延
让他到铁山郡与梅侃,一并负责军粮调拨之事,
至于于仕廉则在林延
身边随行,参赞军务,处理奏疏,公文往来等等。
当然除了以上三
外,林延
的经略衙门还有一位‘高参’,那就是沈惟敬。
却说沈惟敬
朝以来经历也颇为传,他之前忽悠小西行长,让对方以为明军打算议和,但结果李如松却突袭攻打平壤,令
军在城下遭遇大败。
所以说沈惟敬这大忽悠也算为平壤之战立下大功的。
其中有一事是沈惟敬到倭寇军中假意对小西行长说,咱们大明天子对你们倭
很慷慨,这天寒地冻怕是没有皮帽子戴,你们一共多少
,咱们把帽子给你送来。
于是小西行长就傻呵呵地将平壤倭寇兵力虚实告诉了沈惟敬,沈惟敬又告诉了李如松。
战后筹功,沈惟敬也得到了斩首一颗的功劳。
不过自李如松,宋应昌失和后,沈惟敬在左右都不受待见。
眼下林延
与沈惟敬见面,对方仍是那一派仙风道骨的样子。
林延
一见面即对他道:“若我再让你去倭军中议和你还敢不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