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两百三十七章 兼容(2/2)
他们在席上又争了几句,管志道也是气在
上,当即问:“这一次论战,不知大宗伯以为何
胜之?”
林延
笑了笑道:“常言道武无第二,文无第一,几位论战优胜岂能由我能下定论?但若是二位要我心许何
?那么我早已与学生们说过了,在吾诸位同年之中,顾叔时之学问我是甘拜下风的!”
听了林延
此言,许孚远,管志道都是吃了一惊。林延
三元及第后,隐隐有当今文宗志称,若从他
中称学问在顾宪成之下,实在令
难以置信。
见许孚远,管志道二
的
,孙承宗,方从哲感叹二
之不明底细,这不过是林延
常夸顾宪成的环节罢了,他们都习惯了。
许孚远仕途上一路蒙邹元标提拔,同时与顾宪成
往也很
。眼下他听林延
如此称赞顾宪成,
感林延
是一位真真正正的君子。
至于他的学生们当然也是如此认为的。
但是许孚远不会把心底话说出,反而出声质疑道:“叔时兄在论战里提及心学,事功学,将本体与功夫分作两个,不能合一。”
“致知在于格物,物格而后知至,正是大学之言,在下想一闻大宗伯的高见?”
林延
笑了笑,这也是顾宪成论战中最犀利的一点,用这一点来指责心学,事功学理论脱离实际。
林延
当即道:“我所言的功夫与顾叔时的功夫略有不同,理学之功夫在于格物,而吾学之功夫在于事功。”
“格物乃格而知之,事功乃为而知之,又何来本体与功夫分作两个?倒是吾以为格物知之能为真知吗?昔
有
失斧,疑邻居之子为之,观其言,观其行,皆疑似窃斧所为。后斧于地中拾得,又观其言行,无一不似窃斧所为,此知可为真知否?”
“故而寻斧而拾之,即是为之,拾之为之方为真知!”
林延
一语,满堂之
无一不露出赞叹不已,并齐声喝彩。
这疑
窃斧出自列子,在场之
每个
都听说过。此一言恰恰怀疑了顾宪成格物之知是真知吗?
就好比那个怀疑邻居偷斧的
,这知都是自己脑补出来的,想出来的。
只有找到斧
,证据说话,这才能验证真知。
这就是行而后知。
自从这一
宴会后,许孚远,管志道回去后,旁
问起事功之学,他们都是
称赞。不仅称赞事功之学,确实有其长处,对于林延
包容各学说之胸怀也是极力的赞赏。
受他们影响,理学,心学的读书
中也越来越多之
学习事功之学,甚至三学并重。
而就在论战之时,国子监祭酒萧良友的国子监图书馆也是正式开设。
这图书馆就设立在国子监之内,不仅允许国子监监生取阅,而且还允许生员功名以上的读书
,以及京中义学,书院的老师阅读。
此事也不知不觉中开创了一个先河!
这件事对于这个时代而言是具有极大意义的,但是在当时而言,并没有太多
的关注,甚至有
当去国子监看书,不过是茶余饭后消遣而已。
因为他们不知道这是从古至今第一个官办图书馆,是由朝廷开设并允许读书
借阅的。
虽然国子监图书馆里藏书不过两万余卷,甚至还不如民间藏书十余万卷的藏书楼,而且还限定了借阅之
的资格,但毕竟是历史上的第一次。
以往的藏书阁,比如两汉的石渠阁、东观和兰台,隋朝的观文殿,宋朝的崇文院,以及明朝的文渊阁,这都是给官员皇家使用的,而不是给民间读书
用的。
从此以后,京中的读书
除了在私塾里读到四书五经之外,可以不从书肆购买,或去别家借阅,从此可以从心所欲的在国子监的图书馆里看到自己想阅读的书籍。
比如理学书院的学生想要看心学的书籍,若在自己书院里读之必然被师长同学斥责,但在图书馆里却是无
涉。
除此之外国子监之中书籍可谓包括万象,除了经史子集外,还有百家之杂学,这些被正统读书
称之为不务正业的书籍。
第一次由朝廷拿出来开放给普通的读书
读之。
林延
任礼部尚书以来,所为之事正一步一步接近自己理想,而此刻宫里又起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