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一百八十章 教书匠(2/3)

。万历十八年九月二十五,钦此!”

话音落下。

林延朗声道:“臣林延领旨谢恩!”

宋应昌面容如冰雪初融,将圣旨给林延后,一边搀扶一边恭敬地道:“大宗伯,地上凉,快请起吧!”

林延起身后,其余官员方才起身。

林延手捧圣旨给了已闻声赶来的陈济川,然后回首望向堂内堂外,众官员们触之他的视线都是纷纷避开,然后垂下去。

不仅他们,方才宣旨的宋应昌,以及费尧年,陆万垓此刻态度越发恭敬,垂首静气立在一旁。

圣旨宣过之后,满堂之上,因在新任礼部尚书的威严下,众没有敢说话。

同时众官员们也是心想林延而今晋位大九卿,与此之际当说出什么垂世之言呢?

也有心想林延之前主动辞官,而今天子加封礼部尚书就着急着出山,是不是应该说些什么解释自白的话,来表现自己不是那么急切于功名呢?

但见林延出声道:“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林某年少时常读此诗。而林某生逢盛世,蒙天子隆恩简拔于寒微之间,今既惜哉稼轩先生,亦应幸甚得遇明君。自古隐士,处则为远志,出则为小。但纵然小难堪造就,也怀松柏之志,此言即为林某心声。”

但见林延寥寥数语后,却没有继续说下去,而是主动来到宋应昌面前。

宋应昌以为林延要对自己说什么,正要行官场之礼然后说些祝贺的话。

却见林延却主动伸过右手,然后握住宋应昌的手道:“多谢宋兄走这一趟。”

宋应昌一鄂,这是什么礼节,官场上不都是作揖,跪拜之礼吗?

怎么会有此握手为礼。

自己真是顾若寡闻从未听到过,但林延是礼部尚书,主管天下礼仪,此举必有什么意。

但宋应昌回握道:“大宗伯,下官惭愧。”

林延笑了笑,然后伸手向费尧年,对方很机警,一见宋应昌如此,自己连忙主动伸出手。

“谢过费兄。”

“不敢当,今来恭贺大宗伯,下官真是三生有幸。”

林延点点,陆万垓已是主动上前:“恭喜大宗伯,贺喜大宗伯。”

林延微微笑道:“不敢当。”

自三以后的官员照例当行跪拜之礼,但林延却一律免去。

发觉这握手礼的好处。

若是对揖,那么谁先谁后就有分别。但握手之礼却是没有先后之分。

而且流程简便多了,少了很多繁文缛节,不然一一下拜要到什么时候,下面的官员明白了林延的用意,一一上前相握相贺。到了一名官员上前时,对方面上有些不安。

林延不以为意伸手相握后,但觉对方手上有些湿。

林延一愕下已是会意此乃手汗,于是对他笑了笑以示不以为忤。

那官员满脸又是羞愧又是感激。

众官员也觉得身为礼部正卿的林延平易近,令如沐春风。

一一见礼后,宋应昌道:“启禀大宗伯,巡院另接到朝廷公文,言国家有事急召大宗伯相商,请大宗伯接旨后,立即以驰驿进京,拜授礼部尚书之职,主持国是,参决政机!”

这显然是有十万火急的棘手之事,要林延相商啊。

这话宋应昌说来有几分难以启齿,要林延立即动身实在有几分强所难,若得罪了大宗伯如何是好。

而林延却道:“此吾本分,义不容辞。”

宋应昌等官员闻言无不大喜。

这时候堂上堂下早就聚满了,他们都是鳌峰书院的讲师与学生,闻声前来。

林延无法举步,因为众师生们是围之不去。他们知道林延赴京任礼部尚书时,有的学生已经泪目。

众目所视,林延面对师生们则道:“我受天子相召,不容不出。汝等于书院里安心于学业,不可荒废光。待朝堂上事了,我即回书院再为教书匠耳!”

听到这里,宋应昌等官员都是感叹。

这话说得实在……如此耳熟能祥。

这就是三国演义里,诸葛亮出山时‘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应忆去时言’的心吧。

此话言中之意,二品礼部尚书虽位极臣,荣耀之极,但这身份不是自己选的而是朝廷封的,若是可以我林延只愿为一介教书匠耳!

这少年中国说即为我之心声,吾以开启民智,教育少年为功。

想到这里,林延向众师生一揖。

“山长保重!”

堂上堂下师生齐身言道。

林延起身时眼眶已湿,大声道:“诸君保重!”

Ps:兄弟们的留言我都看了,责之切的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