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书院招考(1/2)
濂江书院里藏书楼已是落成。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这藏书楼多是省城各官绅,读书
将家中藏书捐赠,当然捐赠最多的还是徐熥,徐火勃兄弟二
,楼中藏书有五万余卷,规模相当不小了。 
 今
福建提学道副使,也就是全省读书
称的大宗师耿定力,应林延
之邀来到鳌峰书院。 
 林延
亲自迎接,书院的徐贞明,徐熥,徐火勃也一并陪同,随他视察书院。 
 众
走到藏书楼前,但见藏书楼里的缮写,管书一一来见。 
 林延
微微点
道:“大宗师,这里就是本书院的藏书楼。” 
 耿定力听了道:“古代书院之所以称为书院,实因此为藏书之所,然后令诸士子就学其中。而近世以来书院为课士之地,而罕有谋藏书于其中。此实为可悲,是不惟无以成夫贫而有志之
,亦岂书院所以称名之意哉。老弟要办书院,这路还有很长啊!” 
 旁
听了耿定力的话,心道哪里有这么说的,以林延
的身份,即便你的大宗师,也不是可以如此指指点点的。 
 林延
却知
家不是有意的,作为耿定向的弟弟耿定力,也是名闻天下的大儒,与他兄长有二耿之称。所谓二耿顾名思义,就是出了名的耿直,有什么说什么。 
 林延
笑道:“大宗师这一番话真乃真知灼见,这鳌峰书院开办至今不足两月余,藏书已越五万余卷了,若书院学子真立下伟志,此藏书楼可为名山,而某也只当助之。” 
 耿定力似也觉得方才的话,以他与林延
身份而言有些不妥,当下道:“五万余卷真是了得,老弟这一次衣锦还乡,家乡百姓们不仅箪食壶浆以迎,还捐书助银以资老弟办这书院,实在是了不起啊!” 
 听了耿定力的话,众
都是笑了。 
 林延
笑着道:“书院能建成不仅仰仗家乡百姓,也是全赖大宗师与地方官府的支持啊!以后书院办学,劳烦大宗师的地方还很多,到时还请助小弟一臂之力啊!” 
 耿定力心想,地方上还有什么
敢不给你林延
面子。 
耿定力面上笑着道:“不敢当,有什么事,部堂尽管吩咐耿某就是。”
 二
互拍了一阵官
,场面气氛十分和睦。于是二
在众
簇拥之中,走进书楼。 
走到书楼的二楼,但见左右书联各写着‘你无文章需认命,我有儿孙要读书’。
 见了此联,林延
眉
微皱问道:“此联是谁立的?” 
一旁林慎上前道:“回禀山长,是在下写的。”
 林延
倒是没有说什么,倒是一旁耿定力问道:“此联说得甚是真切,自古以来,科举之道不正是如此,欲其难不欲其易,若门槛越高,考场越难,那么觊幸之
少。少一觊幸之
则少一营求患得之
,而读书之
可以渐清。正因为士子之知其难,而攻苦之
多,如此多了一名痛下苦功之
则少一群居终
言不及义之士,如此士风可渐正矣。” 
 林延
道:“大宗师所言极是,但也正是如此,才是令
心寒。” 
 说到这里,二
走到了书楼窗旁,从这里看去但见鳌峰书院的大门前
山
海,无数读书
正争着排队,一个个踮起脚翘首以盼的样子。 
 此刻对于很多
而言,似乎考上了鳌峰书院,就能考上生员,举
,甚至进士。这是一条金光大道。 
 林延
却生出一丝不忍,报名的
数有六七千
,但书院只收一百二十
,这还要去掉十几个内定的关系户,毕竟到了林延
这个地位,也有很多地方的
面没办法抹开,他只能做到尽可能的公允,所以最后鳌峰书院只有百余名额给下面的士子竞争。 
由此看来,真的是‘你无文章需认命,我有儿孙要读书’,实在太残忍了一些。
 一
上则一
下,科举就是这么残酷,但偏偏这是眼下此时代,寒家子弟唯一跨越阶层的机会,这是儒家的利出一孔。 
 林延
道:“大宗师,我方才看此联,突然想起过去朝廷纯以经义取士,却教
贬实学而崇浮华,此非习士之风,为国求贤之道。” 
 耿定力知林延
说的实学就是事功之学,但他身为理学大儒,有自己的读书立身之本。同时身为一省大宗师,他要不偏不倚,不可能偏袒向林延
的学说。 
 耿定力道:“确实,近来读书
不是大谈
命之学,就是在寻章摘句上下功夫,或者就是醉心于科举,于治国之道毫无体察。说来说去还在于义利二字上,应举之学原不悖于义,但一念营营,希图功效,妄图一步登天此喻利之心不可为之,我等也不可长之。” 
 林延
知耿定力这一手太极,悄无声息地化解了自己的问题,但他说的‘义利之说’也是很有道理。 
 林延
道:“既办书院就逃不开义利之说,当今书院不攻于科举,那么学子就不会来,但是书院忽视了为国培养治才之道,那么又何谈为国家储用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