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一百零一章 东窗事发(2/4)
是某见识短浅了。”
于慎行摆了摆手道:“一个张鲸何尝在宗海的眼底,你的志向在于天下,我就算不在庙堂之上,但于江湖上也可观宗海将来之作为,国事就拜托宗海兄了!”
说完于慎行向林延
长长一揖,林延
也是举杯,这时候外
风雪渐渐大了。
一阵风从窗边刮了进来,似有雪落在了热酒之中。
林延
当即将酒一饮而尽,而于慎行则是提笔写一首诗道:“向来多远梦,从此闭重关。不似终南路,依栖慕世间。”
林延
与于慎行共事以来,
知对方才
,后世他所著的谷山笔尘的书里也多有针砭时弊之言,其中提到朝廷税赋‘农重而商宽’而忿忿不平,这倒是与自己‘养肥再杀’的政见不谋而合,而且在礼部共事这段
子二
相处很是融洽。
想到这里林延
道:“可远兄不必如此说,只要林某还能在朝堂上说得上话,就一定为你奔走。”
于慎行一愕,然后道:“宗海不用如此放在心上,到时反而让你在元辅面前难做,但若是你有
阁拜相之时,又不嫌于某为
迂腐固执,于某愿意效劳。”
林延
闻言欣然,当下满酒敬了于慎行一杯然后道:“一言为定。”
之后林延
将于慎行送到船上,在码
上送别之时,于慎行站在船尾再度向自己长揖,林延
目送对方远去。
于慎行得罪申时行,被他赶出了朝堂,而自己因这一事,二
的关系反而更近了一分。
想想之前自己还生出投靠,或者借助浙党的念
,但现在看来朱赓此
太油滑,沈一贯与自己没有什么
,加
浙党未必是一条好的选择。
倒是于慎行对自己有恩,更重要是政见相合,他
可以成为自己可靠的政治盟友。
临别之际,于慎行将修撰冯琦介绍给林延
,冯琦是万历五年进士,比林延
还长一科,他是于慎行的山东老乡,还是年家子,现任河南按察司副使冯子履是冯琦的父亲,也是于慎行同年。
林党的外围党羽也在扩大。
“老爷,于侍郎的船已是远去,我们上轿回府吧!”
陈济川给林延
披上罩衣,林延
点了点
。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朝廷正值多事之秋,朕以千金而求马骨……”
万历十七年开春后的礼部衙门大堂内。
履新不久的吏部右侍郎沈一贯,正在衙内宣读圣旨。
自朱赓,林延
以下大小官员都在听旨。
但听沈一贯继续道:“……特兹加林延
为礼部左侍郎,升授通议大夫……”
林延
听旨,这是将自己升为礼部左侍郎,接替原先于慎行走后的空缺,也算是申时行对自己出山的奖赏。
至于通议大夫是散阶,正三品官初授是嘉议大夫,三年考满或政绩卓著者可升授通议大夫。
这散官的名号,可以封赠三代。
到林延
身上就是他的祖父林高著,现在也是三品通议大夫了。
对于林延
的升任,消息前十几
都传到礼部了,下面的官员早就道贺了一波,所以也没什么新鲜的,事实上于慎行走后,林延
就开始分管四司,小事独决,大事才找朱赓商议。
沈一贯宣旨完毕,笑着向林延
恭贺道:“恭喜林部堂,以后就是左宗伯了。”
林延
笑了笑,从右侍郎到左侍郎,别看是平级调动,但手中的权力却是大许多了。
当然如果从礼部左侍郎再升至吏部右侍郎,那又是上了一个台阶。
而沈一贯原先为
有些崖岸自高,但今
见了自己甚是亲近。林延
看了朱赓一眼,但见他也是捏须微笑,心底当下雪亮,好啊,现在问题不是自己想不想
浙党,而是浙党需要我啊。
三
当下
座,其他官员知道三位大佬有话要说,于是都是知机退下。
“宗海为官一年一迁,他
真是前程远大。”沈一贯笑着道。
林延
心想,远大个
,天子都放话,不让自己
阁了。
林延
道:“不敢当,以后还要多仰仗两位部堂的提携。”
听了林延
这句话,朱赓,沈一贯都是会意地笑了笑。
朱赓笑着道:“宗海这是哪里的话,我们几
都是元辅的心腹,大家一条船上,当然是要同舟共济的,至于提携都是理所应当的事。”
林延
点点
,朱赓的照拂还真不是假的,他上任尚书不到半年,现在礼部除了官员以外,其他他能做主的地方,基本连
带狗都是他的绍兴老乡了。
沈***:“有宗海这一句话,我们就放心了,眼下顺天乡试之案,皇上和百官都在催着,宗海有什么妙策?”
林延
答道:“妙策不敢当,此事我已另行向元辅禀过,相信不用多久就会解决。”
沈一贯,朱赓对视一眼,心想真不愧是得意门生,这事上申时行没找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