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六十章 办报(2/2)
,林延
却一直蓄而不发,却令众翰林们有些摸不着
脑了。
其实从都察院的皇明时报,礼部的天理报成功后,林延
也是考虑翰林院的报纸定位在哪里。
虽说朝堂诸公议论时,曾经提出让翰林院偏重于‘文章科举’的方向,但具体
作上又是如何?
现在在检讨厅里,参与办报的翰林都来了。
方从哲,叶向高,李廷机这几
都是林延
在翰林院中的心腹,当然也少不了林延
的同年萧良友,好友孙继皋。
另外杨道宾,孙承宗,庶吉士里袁宗道,陈应龙等等都有与会。
面对众
,林延
先道:“都察院的皇明
报专营在朝官员,以及官绅。天理报是面向地方官员乡绅。而翰林院报纸则是面向举子,监生,生员,诸位以为他们喜欢看如何的报纸?”
萧良有道:“朝廷定下是文萃科举,就应该点评时文,讨论经学。”
孙继皋道:“我们当然说文萃科举,但诸位想书肆里那经世文编,科考大全,同样说的都是这些。”
“而所谓报纸在于新,在于快,我们可以在每年乡试,会试,殿试时谈文章,从礼部,都察院看来,我以为还是在于眼下读书
最关心的事上。”
萧良有点点
道:“此言极是,我们还是听一听后辈们的见解吧!”
听了萧良友的话,方从哲,叶向高,孙承宗他们都是起身施礼。
方从哲先道:“学生窃以为皇明
报确实先声夺
,其社论采用确有亮点,但我们翰林院不必讲大道理,如这样的社论,实可以不必采取,因为这样的社论懂的
自不用他们多说,而不懂的
说了也是白说。”
林延
赞赏道:”说得好,皇明
报的社论乃朝廷向官员士绅他们吹风,我们若亦步亦趋,则失了先机,既是办报就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
“我以为我们可以将朝廷之政策道出,详述,如果并非必要,不要将自己的想法揉
其中,就算一定要说,也要客观公正,不偏不倚,不群不党,让读报之
从中听到自己的声音。”
听了林延
的话,众
都是目光一亮,露出
以为然之色。
叶向高道:“储端之言,发
省,正所谓公论出自科道,我们翰林院不比都察院,不能替都察院发声,而贸然评议容易与都察院的时报意见相左。”
“当然如此并非一个取巧之道,也并非一个符合读报之
心思的办法,但是久而久之,大家会知道我们的立场,明白我们的苦衷。”
林延
继续定调子:”还有一事,我们翰林院的文章不在于文赋,更在于可读,我们不怕别
嘲笑我等翰林写的文章,如何不
流,如何看起来像给平民百姓所读的文章。”
“因为我们的心思在于观点上,文章一定要犀利,能切中要害,甚至直指时弊,同时我们也好常怀宽容之心,只为读报之
开拓眼界见识。”
孙承宗道:“我明白储端的意思,我们的报纸就是面向举
,国子监,生员,此上不足下有余。”
“既面向士
阶层,但又要愚夫愚
都能理解,所以翰林院的报纸,不必高高在上,而是要让每个读书识字的
都可以看得懂的,重点在于开拓见识,增广见闻。”
众
都是抚掌道:“正是如此。”
李廷机问道:“不知储端以为,我们翰林院的报纸以何为宗旨?”
林延
想了想道:“就以一首诗吧!”
众
一并道:“愿闻其详。”
林延
当下挥墨直接写在一张纸上,众
齐看后都是叫好。
但见林延
写的这首诗是: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
才。
诗当然是好诗,众
不禁心
激动,孙承宗向林延
问道:“敢问储端天公何意?”
林延
道:“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天公就是天下亿万万百姓。我在翰院时常言,欲中兴则必变法,然而欲有治法必先有治
,这治
从何而来,在于开启民智,天下读书
的觉醒!”
“天子求贤若渴,故开科举求才于天下。我们这报纸就是开一扇窗,开一扇门,让天下读书
都听到自己心底的声音,他
为治世之才!”
正在林延
说话之间,袁宗道则是默不作声将林延
写的诗拿起,赞叹了几句,然后看四周无
在意,悄悄地塞进了袖子。